我最近开车跑到市区,碰到一对中年夫妻在看车,男的皱皱眉头,你看这个价,突破30万了吧?如果真买了,得算算明年车购税。女的愣了一下,对啊,估算差不多得多交2万左右,心里有点打鼓。
说到这个,我其实也琢磨了挺久。在中国,咱买车除了车价,还有个税的事儿。这事,从2014年起,政府对新能源车的优惠挺给力——免了那么多年。今年底就结束了,明年起,要补交车购税了。特别是那个减半政策——10%的税,变成了5%。这就意味着,原本30万的车,缴税大约是1.5万,今年可以免掉。明年开始,按5%的税率还得交大约1.5万元。
但说到底政策还是偏向公平的——不让豪华车继续钻空子。现在要求每辆车最高免税额在1.5万以内。如果超出,比如50万的新能源车,要交的车购税就变成:50万10%减去1.5万,也就是3.5万左右。这个限制最高免税额的做法,要我说,也是为了不让高端超跑的新能源车型只能靠优惠吃饭。
我猜这个限制可能还和市场结构有关——谁都知道,豪车卖得贵,税收少,官方想鼓励普及性价比高的车型。但你会不会觉得,这样一来,买个大点的车,贵了那么一点点,优惠其实也挡不住分层?倒是几个周末看了下朋友圈,有个同行说,新能源车都快变成高端货了。估算一下,普通家庭如果年度油耗在1万公里,每公里油费3元,年支出3千块左右。换新能源电动车,能源成本大概少一半,算下来,百公里电费大约3块。粗略估算,年省下的能源费在3千元左右,这和多交的税还能比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发现去年还拍到一张特写照:一辆还未拆箱的纯白特斯拉Model 3,被老爸调侃再贵也值得买。那天还咧着嘴,以后不用担心涨了。但我心里琢磨——如果明年还要交税,岂不是又要多花不少钱?你们觉得,这样的优惠能坚持多久?是不是变天,价格就真要涨一波?
你是不是也想过,那些高端新能源车型其实靠减免撑着,花费越高,享受的优惠其实越少?像50万那辆,缴税3万多,买个车其实还是挺贵的。
我还记得,有个技术点让我有点迷糊,就是税务上说减半就是把10%变成5%。但有时候我猜:政策会不会其实越来越趋向市场决定——你买的车越贵,税越多?要我说,政府对豪华车设置上限,挺像家里管孩子零花钱——多花点也得管管。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我在想——未来新能源市场会不会越来越像光鲜亮丽的金字塔,只剩那些高端玩家?而普通用户,是否会被逼得买白菜价或者二手车?这是个问题。
也许,政策在变,但它真正想给谁留余地,那还得时间验证。我困惑的是:如果未来新能源车的价格下不来,缴税门槛还这么高,普通人的入场难度反而会升高吧。这样政策导向,是不是有点反效果?我没细想过。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有点像买苹果——体验确实不一样,但钱放在那儿,心里总觉得还得多盯着。你有没有类似的感觉?或者,你会问:我在想,那些最便宜的新能源车能不能真的赖得住?以后是不是要考虑维护成本多点?这点我还真没有答案,只是觉得你花的钱,和你得体验,是成正比的。
说到维护,售后这块,别说,跟油车比起来少操心不少。去年,我见到一个修理工告诉我:新能源车的电池和电控玩意,实际上比想象复杂。成本高,容易偏离预期。我就琢磨,研发到底是不是就像给电池包装了个复杂的拼装拼图?不保证你每年都能省心。你们觉得呢?技术成熟了吗?还是还在路上?我猜——没有细想过,这其实也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谁能把电池包变得更长久、更稳定,说不定就能赢得更大市场。
也许,技术也是个看不见的角力,这一点就像我们吃肉,有的牛肉吃得舒服,有的就总是嫩不起来。这点,光靠数字估算,也不太好说。毕竟,这些复杂的配方都在里面。
我还在想,最后做个总结。现在政策出来,弄得我这个门外汉都开始琢磨价格、税、技术这个三角关系。这政策,是让人更公平了吗?还是刚开始就设了门槛?我不知道。只知道,路上的车轮还在转,我的心也随着它们动。
那么问题来了——你对未来的新能源价格会不会越来越高端化?或者,我们真的能期待,下一款平价好货,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是我心里一个小秘密的问题。
——我会继续关注,也许下次还能有新发现。你呢?会不会也有个想问的问题留在心里?像那些偷偷藏在车门缝里的细节一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