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月销2万台的达契亚SUV卖9万块,雷诺憋了三年想砸进中国市场,这次能不能成?
布达佩斯的租车行老板跟我说,他那50台车里有40台是达契亚,“客人开出去从来不抱怨油耗,这就够了”。我租了台Duster在多瑙河边跑了三天,后备厢塞进六个28寸箱子还能关上,百公里7.2升油,内饰塑料感拉满但坐着不难受。回国查了下这品牌的销量数据,去年在欧洲卖了47万台,排第八。
这个牌子归雷诺管,专门走“够用就行”路线。你指望它豪华肯定没戏,但架不住便宜扎实,法国人、罗马尼亚人、西班牙人都买账。
那台Duster刚坐进去我心里还打鼓——中控屏只有7寸,塑料方向盘摸着硬邦邦。开了两天味道出来了,2.7米轴距后排坐三个一米八的不挤,底盘过减速带那种整的劲儿让人踏实。山路跑下来悬挂支撑够用,高速120巡航发动机转速压得挺低。
油耗这块确实有点东西。我那几天一半山路一半高速,加满箱跑了680公里,最后表显平均7.3升。1.3吨的SUV能做到这个数字,说明动力匹配下了功夫。发动机舱打开看了眼,1.0T三缸机,简配到连个塑料盖板都省了。
欧洲人买车跟咱们不是一个思路。他们要的是能装、能坐、别坏、省油,配置表上那些花活儿不感冒。语音助手、按摩座椅、氛围灯在他们眼里都是添头。一个德国工程师朋友开玩笑说,“车机系统越复杂,坏的概率越高”。
这套逻辑放国内多半水土不服。咱们买车讲面子,配置表得丰富,车机得智能,朋友坐进来不能让人觉得寒酸。一台裸配的SUV摆在展厅,销售顾问自己都不好意思介绍。
但最近两年风向有点变。经济形势摆着,越来越多人开始算账——那些用不上的配置真值得多花三万块?车机卡顿的时候还不如手机支架管用?销量榜上那些爆款,哪个不是性价比堆出来的。
达契亚要是真想进来,本土化这关躲不掉。欧洲那套极简主义直接搬过来肯定不行,至少车机得做顺,配置表不能太难看,外观设计得符合国人审美。雷诺在中国折腾这么多年,多少该摸到点门道了。
价格可能是最大的杀招。如果起步价压到9万以内,空间、油耗、质量都说得过去,市场上或许能撕开条缝。现在动辄十几万的SUV对很多家庭确实压力不小,有个便宜靠谱的选择未必是坏事。
这事儿也不好说太满。汽车市场水深,海外爆款到国内死掉的例子一抓一把。菲亚特当年进来闹得挺大,最后还不是灰溜溜退出。关键看厂家有没有决心做本土化,能不能摸准消费者的脉。
我个人觉得“够用就好”这个思路挺对路。车说到底是工具,从A点到B点,路上别出状况就算完成任务。那些花哨配置新鲜劲儿过了,一年用不了几回。副驾那个老板键,有几个人真按过?
当然每个人需求不一样,有人就好那口,愿意为配置买单也没毛病。但市场这么大,总该有那么款车给务实派留着——不求最好,但求刚好。达契亚能不能接住这波需求,过两年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