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先问北京三套房答应不!

九十年代那些数字,在今日回忆里已仿佛失真的图画:东三环一套两居室尚未铺通天然气,标价十二万便可到手。可若你一时冲动,想买下亲戚入手的那辆标致505小车呢?再添上保险还有那格外稀罕的停车证,总计花掉足足十九万元——此情此景何其矛盾,如今看来直叫人瞠目结舌。

当年车价的昂贵已登峰造极,宝马五系轿车,今日新款不过五十万左右,当时竟已逼近八十万元;至于奥迪A6,也要六十余万才开得走。一辆不起眼的桑塔纳,竟也需十七、八万之数才买得到。寻常一个万元户家庭,若望攒钱购车,便得靠时光磨蚀般地一分一角积攒下来,真是望而兴叹!

买车?先问北京三套房答应不!-有驾

更奇异的是那些日系车的身价。丰田佳美、风度……今日价格大体已同帕萨特相差无几,但在那昔日的价格表上,它们却硬生生在同等地位的帕萨特之上,高出了让人咋舌的十几万!原来当年贸易壁垒森严,进口数量受紧箍咒般层层限制,汇率亦不如今天灵活;而像帕萨特这类欧系车已在华建厂多年,佳美、风度仍是纯进口之身,自然价格昂贵如斯。

于是九十年代的车主,绝非今日开辆经济轿车便足慰平生的普通工薪阶层。他们是“有路子”的弄潮儿——我犹记得一位村中做生意的汉子,别人私下悄悄告诉我:“他每天挣上千块简直寻常!” 普通职工累月薪资不过百元之谱。彼时一辆车的钥匙,便是开启财富之门的信物,更是身份与门面的确凿象征。一掷几十万买公司淘汰二手车,只为撑住生意门面的人并不鲜见。至于寻常人,摩托车即是体面的代步工具,怎敢奢望汽车?

买车?先问北京三套房答应不!-有驾

那时谁若开着一台车经过,便是街巷间一场小型盛事。一辆俄罗斯产的拉达小车,颜色如血般赤红,驶过大学校园附近,路人便纷纷私语:“那是说相声的笑林啊……”——即便对于如他一般小有名气的演员,这辆价值七八万的拉达已是奢侈品,非普通人能承受。

回首再念,当真有恍如隔世之感:一辆奥迪A6所值的四十几万元,竟足以在通州买下两栋崭新的别墅;而今天莫说两栋别墅,恐怕连其中半栋都显得遥遥无期。那位为撑面子买奥迪二手的生意人,若是知晓今昔变迁,心底是否亦有波澜暗涌?当年北京房价每平米不过区区三四十元。轿车如此金贵,是那时财富与阶层的天然界碑。

那些钢铁、橡胶与玻璃拼合之物,在过往不只是运载的车辆,更曾是权力与资源隐秘通道的通行证。今朝寻常家庭亦可拥有汽车,是时代慷慨的馈赠——我们终于让滚动的车轮,归位成丈量人间冷暖的尺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