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新雪覆盖的路面上,脚下发出细微的咯吱声。车窗外的世界银装素裹,美则美矣,但对于需要驾车出行的人们来说,这洁白之下却暗藏挑战。正如那位经验丰富的东北老司机小李每日清晨的必修课,雪天行车,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一门需要敬畏与智慧的艺术。掌握它,不仅能让你从容应对寒冬的考验,更能为每一次出行增添多一份安心保障。以下这份融合权威机构建议与实践经验的雪天行车安全指南,将陪伴你平安度过每一个冬季旅程。
出发前的周全准备:安全始于细节
踏上雪路之前,细致的准备工作是安全行车的基石,这远比途中遇到状况再应对来得重要。
1.车辆状态的全面检视:
轮胎: 气压是关键,务必按照车辆制造商标定的标准值进行检查和调整。胎压不足会严重影响冰雪路面的抓地力和操控性。同时,认真检查轮胎花纹深度。磨损严重的轮胎(花纹深度低于法定最低值或已到磨损标记)在冰雪路面上几乎等同于“溜冰鞋”,应立即更换。对于冬季严寒且降雪频繁的地区,强烈建议在入冬前更换为专业冬季轮胎(雪地胎),其特殊的橡胶配方和花纹设计能提供远优于四季胎的低温抓地性能。
刹车系统: 刹车是安全的核心保障。确保刹车片厚度足够、刹车盘无异常磨损、刹车油液位及品质符合要求。制动系统响应灵敏可靠至关重要。
灯光系统: 清洁所有车灯(大灯、雾灯、尾灯、刹车灯、转向灯),确保其正常工作。雪天能见度低,良好的照明不仅帮助你看清路况,更是让其他车辆清晰看到你的关键。务必检查雾灯功能是否正常。
玻璃清洗液: 确认使用的是冰点远低于当地预期最低气温的冬季专用玻璃清洗液,以防喷嘴和管道冻结,并在需要时能有效清洁风挡上的雪泥。
蓄电池: 低温对蓄电池性能影响显著。入冬前检查电池状态和寿命,避免因亏电而无法启动。
2.随车装备与信息获取:
应急装备: 在车内常备冬季应急包,包括:符合车辆轮毂尺寸的防滑链(并提前学习安装方法)、车窗除雪铲/刷、应急启动电源(搭电线或启动宝)、手电筒、保暖毯、少量高热量食物和饮用水、急救包以及反光警示牌。万州消防和青海交警都着重提醒了这些物品的必要性。
安装防滑链(雪链): 如遇持续积雪或结冰的陡峭路段,安装防滑链能极大提升抓地力。中国气象局科普视频明确指出,应在出发前、抵达积雪/结冰路段前进行安装。务必在安全场地练习安装方法,确保熟练、快速、正确(通常安装在驱动轮上)。央视新闻分享的视频指南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规划路线: 如同新华社三农所提示,出发前利用导航软件查询实时路况,尽可能选择主干道或已及时清雪撒融雪剂的道路,避开易结冰的危险路段(如桥梁、背阴处、长下坡等)。提前查询青海交警、央视新闻等平台发布的高速公路封路信息或交通管制通知(中国气象局的科普视频也提供了获取封路信息的渠道指南)。
行驶中的核心技巧:稳字当头,预判先行
当车辆驶入冰雪覆盖的道路,驾驶风格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调整:
1.缓和操作,极度温柔: 这是贯穿雪地驾驶始终的黄金法则。
起步: 手动挡车辆需“慢抬离合,轻给油”,避免驱动轮空转打滑。自动挡车辆可切换到手动模式(如有)或雪地模式(如有),轻柔踩下油门起步。青海交警强调避免“猛起步”。
加速: 缓踩油门踏板,像对待易碎品一样温柔。避免急加速导致的扭矩突变引发车轮打滑。
转向: 转向时务必提前、平缓、小幅度地转动方向盘,切忌“猛打猛拐”(青海交警原文)。转向过急极易引发侧滑甚至失控。央视新闻在行车技巧篇也重点强调了这一点。
2.严格控制车速与车距:速度是安全的敌人,距离是生命的空间。
降低车速: 无论道路看起来如何,都应将车速降至远低于干燥路面的水平。央视新闻、新华社三农、青海交警均反复强调“慢”是首要原则。更高的速度意味着更长的制动距离和更低的失控容错率。具体速度需根据实际路况(积雪厚度、冰层情况)、能见度和车流量实时判断。
拉大车距: 将你跟车距离至少增加到干燥路面的3倍甚至更多(央视新闻、青海交警均提及控制车距)。雪地制动距离会成倍增加,足够的空间是避免追尾的唯一保障。时刻留意前车动态,一旦发现距离缩短,立即收油并预备刹车。
3.预见性刹车与制动技巧:
提前预判,预见性刹车: 看到前方路口、弯道、人行横道或有车辆汇入迹象时,应尽早、主动地松开油门,提前利用发动机牵阻力(降档)进行减速。
点刹技巧: 当需要施加制动力时,采用“点刹”方式(青海交警推荐),即快速、轻缓地多次踩放刹车踏板,模拟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工作方式,防止车轮抱死导致方向失控。即使车辆配备ABS,轻柔的点刹也有助于车辆保持稳定。
避免紧急制动: 除非万不得已,绝对避免在冰雪路面上猛踩刹车(青海交警、央视新闻均警告禁止)。紧急制动极易导致车辆侧滑甩尾,后果不堪设想。央视新闻在车辆打滑应对篇专门讨论了此情况。
4.视野为王,灯光合理使用:
清晰视野: 时刻保持前后风挡、侧窗、后视镜及所有车灯清洁无积雪冰霜。合理使用空调暖风和外循环(配合除雾模式)快速清除车内雾气,央视新闻行车技巧篇也提到了正确使用除雾功能。
灯光使用: 在降雪、起雾导致能见度降低时,务必及时开启近光灯和前后雾灯(符合法规要求)。切记避免滥用远光灯,远光灯在雪雾中会产生眩目光幕,反而严重降低自己和他人的可视范围。青海交警也提到了灯光的重要性。
5.保持稳定,谨慎变道:
直线行驶: 青海交警建议“尽可能保持直线行走”。直线行驶稳定性最高。非必要不超车、不变道。
沿车辙行驶: 如有清晰车辙,沿车辙行驶通常更安全(青海交警提及)。
居中行驶: 路面无车辙时,尽量保持在道路中间区域行驶(青海交警建议),但要留意对向来车。提防路边被积雪掩盖的坑洼或路基。
避免弯中刹车/减档: 青海交警特别指出这是“大忌”。在进入弯道前就应将车速降至安全可控范围,避免在转弯过程中踩刹车或换挡。
6.特殊路段应对:
上坡: 央视新闻和青海交警都强调了上坡技巧。提前预留足够的冲坡距离,换入低速挡(手动挡低挡位,自动挡可切换手动模式或L挡/S挡),保持油门平稳,一气呵成上坡。中途尽量避免换挡,防止动力中断溜车。低挡位的大扭矩有助于防止打滑。
下坡: 下坡前务必提前大幅减速。同样使用低挡位(利用发动机牵阻),配合轻柔的点刹控制车速。严禁空挡滑行!
沉着应对突发状况:冷静是本能
即使准备充分、驾驶谨慎,仍可能遭遇突发情况:
1.车辆打滑(侧滑):
保持冷静: 央视新闻车辆打滑应对篇的核心前提就是别慌乱。惊慌失措的操作是失控的催化剂。
方向盘指向: 在央视新闻的指南中,明确指出方向盘应转向车辆期望前进的方向或侧滑的反方向(即车尾往哪边甩,方向盘就往哪边打,一般打方向角度不宜过大)。这需要瞬间判断和本能反应。例如,车辆发生甩尾(后轮侧滑),应迅速向车尾甩动的方向(即侧滑方向)小幅修正方向盘。
松油门/轻抬刹车: 绝大多数情况下,首要动作是立即完全松开油门(或轻抬刹车),切断动力输入,让车轮恢复抓地力。
避免猛打方向和猛踩刹车: 央视新闻和青海交警都强调了这点,这些操作只会加剧失控。
车辆稳定系统(ESP/VSC等): 现代车辆普遍配备电子稳定程序。在感知到侧滑时,它会自动干预对特定车轮进行制动并可能降低发动机扭矩。驾驶员应专注于控制方向盘方向,系统会辅助稳定车身。
冬日的夕阳映照在覆盖着白雪的车顶,当你稳稳地将车辆驶入车库,仪表盘的灯光在暮色中温柔熄灭,那一刻的安宁是对所有谨慎准备和细心驾驶的最好回报。雪天驾车不是一场与自然的对抗,而是学会与之共处的智慧——让每一次出发都充满从容,每一次抵达都传递温暖。记住,风雪路上最珍贵的风景,是远方等待着你平安归来的灯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