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引爆!安世总部切断中国晶圆供应,企业内斗如何将全球汽车业推向断链深渊?

十月二十六日,一颗重磅炸弹在半导体行业引爆。荷兰安世总部正式通知,切断对其中国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理由是中方团队没有按合同付款。这封信一出,全球汽车业的警报声瞬间拉满,一场由企业内斗引爆的全球供应链危机,正式浮出水面。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你可能没听过,但它却是芯片界的隐形巨头。它不造手机里那种高大上的AI芯片,而是专攻那些不起眼但无处不在的分立器件,比如晶体管、二极管。一辆普通燃油车得用上五百多颗,要是换成电动车,那更是上千颗起步。

导火索点燃了

事情的根源要追溯到九月底。九月二十九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突然扩大了实体清单的限制范围,规定母公司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一并受限。这一下,直接把安世半导体给拖下水,因为它的母公司中国闻泰科技,早就榜上有名。

炸弹引爆!安世总部切断中国晶圆供应,企业内斗如何将全球汽车业推向断链深渊?-有驾

第二天,荷兰政府就火速出手了。九月三十日,他们以“国家安全”为名,直接冻结了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还把中国籍的CEO张学政给撤了,换上德国籍的财务官斯蒂芬·蒂尔格临时掌舵。荷兰人说,怕核心技术从欧洲晶圆厂外流到中国。

这操作直接把公司内部搅得天翻地覆。安世的模式本来很顺,欧洲的汉堡和曼彻斯特工厂负责前端晶圆制造,技术含量高;中国的东莞基地则负责后端的封装测试,占了公司七成的产能。欧洲造“芯”,中国“成型”,再卖到全世界,本是天作之合。

总部和分部撕破脸

荷兰总部的“夺权”行动远不止于此。十月十六日,安世中国区的员工都收到一封来自总部的“指令邮件”,措辞强硬地要修改公司管理规程。两天后,也就是十八号,中国区的员工们震惊地发现,所有对接总部的内部系统、管理端口全被封了。荷兰总部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你们出局了。

但他们低估了中国团队的反应。仅仅一天后,十月十九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就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话说得非常直白:安世半导体是一家中国公司,受中国法律监管,任何未经中国公司批准的外部指令,哪怕来自总部,也可以拒绝执行。这几乎是公开叫板了。

这份强硬声明的底气,来自十月初中国商务部的一纸禁令。十月四日,中国发布出口管制通知,把安世在华子公司生产的特定成品、组件,甚至生产工艺和版图设计都纳入了管制范围。这意味着,就算荷兰总部夺了权,没有中方的许可,一个芯片也别想运出中国。

炸弹引爆!安世总部切断中国晶圆供应,企业内斗如何将全球汽车业推向断链深渊?-有驾

汽车巨头集体傻眼

内部的权力斗争,很快就演变成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噩梦。十月十日,安世总部就给各大车企发了预警,说没法保证交货。等到十月二十六日正式切断晶圆供应,恐慌情绪彻底蔓延开来。临时CEO蒂尔格在二十九号签发的客户信里直言:除非付款,否则别想恢复供应。

这下,全球的汽车巨头们都坐不住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调研显示,各大车企和一级供应商手里的安世芯片库存,平均只够撑两到三周。日产表示库存顶多撑到十一月第一周,而本田在墨西哥的一家装配厂,十月二十八号就已经停产了。

大众汽车公开警告,短期内生产可能中断。斯特兰蒂斯集团紧急成立了应急指挥室,采购官称这是“全行业、全球性的难题”。奔驰虽然在找替代方案,但短期内根本行不通。安世在车规功率MOSFET等细分领域占了近14%的份额,近乎垄断,新供应商的认证流程至少得花好几个月。

谁也离不开谁的尴尬

这场风波把一个尴尬的现实摆在了桌面上:全球化的供应链下,谁也离不开谁。安世欧洲的晶圆厂还在运转,但生产出来的硅片只能在汉堡堆积如山,因为它们无法运到东莞去完成最后的封装测试。产品卡在半成品阶段,一分钱也赚不到。

炸弹引爆!安世总部切断中国晶圆供应,企业内斗如何将全球汽车业推向断链深渊?-有驾

而中国的东莞工厂同样不好过。出口禁令一出,出货量直线下降,从十月中旬就开始实行“做四休三”的工作制,三分之一的设备被迫闲置。生产线效率大减,周边靠安世订单吃饭的分包商也跟着遭殃。

德国媒体《经济周刊》发文批评荷兰政府的干预是步“臭棋”,认为此举不仅没解决所谓的安全问题,反而亲手砸烂了一条运转良好的跨国供应链,最终可能导致欧洲上万个岗位面临风险。这和2021年那场因为产能不足引发的芯片荒完全不同,这次纯粹是地缘政治和商业斗争把大家逼到了墙角。

结语

目前,僵局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荷兰法院的冻结令有效期长达一年,而中国的出口管制也没有设定截止日期。安世被硬生生撕裂成两半:荷兰总部手握前端技术和晶圆,有政府撑腰;中国团队则掌握着后端七成的产能和最终成品。双方都向客户发出相互矛盾的指令,让全球买家进退两难。

这场风波深刻地揭示了一个趋势:在全球产业重构的今天,“制造”本身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权力。过去,欧洲和美国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将利润微薄的制造环节外包出去。而如今,当这些“不起眼”的制造环节被卡住时,整个产业链都可能瘫痪。安世事件,或许只是未来全球供应链新常态的一个预演。离开中国制造,就没有完整的汽车工业,这正在成为一个冰冷的现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