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高管团拜访华为任正非,深化战略合作,共话智能未来

最近,咱们国家商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大事。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个名字听着就特别有分量,新组建的国家队,它的董事长朱华荣,带着一帮高管,浩浩荡荡地跑到了深圳。

去干嘛呢?

长安汽车高管团拜访华为任正非,深化战略合作,共话智能未来-有驾

去拜访华为,而且是见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

这可不是一般的串门聊天,而是两个行业巨头坐下来,关起门来的一次深度战略对话。

很多人可能就纳闷了,一个造了几十年汽车的“老大哥”,怎么就这么郑重其事地去找一个搞通讯、搞手机的科技公司呢?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名堂?

这俩巨头凑到一块,究竟是想干票大的,还是说汽车行业真的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了?

咱们得先掰扯掰扯这两家公司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先说长安汽车,这可是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共和国长子”之一,家底厚实,根基也深。

从以前的长安面包车,到现在旗下的各种轿车、SUV,可以说,长安在造车这个“硬件”上,是绝对的行家。

但是,时代变了,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光靠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就能打天下的时代了。

现在最火的是什么?

是新能源,是智能网联。

说白了,就是车子不光要跑得快,还得够聪明,得像个装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在这方面,像长安这样的传统车企,虽然也在拼命追赶,推出了像深蓝、阿维塔这样的新品牌,但总感觉转型的步子迈得有点沉重,跟那些互联网出身的新势力比起来,在软件和智能化体验上,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特别是,它现在挂上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块金字招牌,这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了,而是代表国家队出战,身上扛的责任和压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所以,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向哪里?

朱华荣选择了华为,这个信号再明确不过了:长安需要一个“最强大脑”来帮助自己完成这次华丽转身。

再来看看华为。

这家公司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长安汽车高管团拜访华为任正非,深化战略合作,共话智能未来-有驾

在美国的轮番打压下,不仅没倒下,反而在很多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

手机业务受阻后,华为就把目光瞄准了汽车这个巨大的赛道。

但任正非老爷子早就把话说得很明白:“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这话听着谦虚,实际上是一种极大的自信。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造车壳子、造底盘这些体力活,你们车企是专业的,你们来干。

但是,决定一辆车未来好不好用、聪不聪明的核心“灵魂”,比如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电机电控这些,我华为是顶尖的,我来提供。

这个模式威力有多大?

看看市场上卖得火爆的问界系列就知道了。

问界这个品牌,车是赛力斯造的,但从里到外的智能化技术,甚至包括销售渠道,都深深烙上了华为的印记。

就拿问界新M7来说,2023年上市后短短两个多月,订单就突破了10万辆,创造了一个市场奇迹。

这就是华为“灵魂”的价值体现。

搞清楚了这两家的背景,咱们再回来看这次会面,就豁然开朗了。

朱华荣为什么要去拜访任正非?

说白了,就是带着问题去求教的,核心就是为了解决长安的“智能化焦虑”。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现在也越来越看重那些智能化的功能。

比如,车里的屏幕流不流畅,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能不能实现不用人管太多的辅助驾驶。

这些恰恰是传统车企的短板,却是华为的长项。

长安跟华为其实早就有合作了,就是那个高端品牌阿维塔。

长安汽车高管团拜访华为任正非,深化战略合作,共话智能未来-有驾

阿维塔这个品牌,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家巨头联手打造。

长安负责整车制造,宁德时代提供最好的电池,华为则提供了全套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也就是所谓的“HI模式”(Huawei Inside)。

按理说,阿维塔的车,无论是设计感、性能还是智能化水平,都是市场上一流的,特别是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用过的都说好。

但问题就出在,叫好不一定就叫座。

阿维塔的销量虽然一直在增长,但跟同样用了华为技术的问界比起来,热度就差了一大截。

这就引出了一个让长安非常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华为芯”,装在不同的车上,市场反响会差这么多?

关键就在于合作的模式和深度。

问界走的是华为“智选车”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华为不仅仅是个供应商,而是深度参与到产品的定义、设计、营销、销售等各个环节,几乎是把问界当“亲儿子”来养。

而阿维塔的“HI”模式,华为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顶级的“军火商”,我把最好的武器卖给你,但怎么打仗,还得靠你自己。

这次朱华荣带着团队,跟任正非、余承东这些华为汽车业务的一把手坐下来谈,很可能就是要探讨,我们之间的合作,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

能不能也像“智选车”模式那样,让华为更深度地参与进来,把问界成功的经验复制到长安身上?

所以,这次会面,它不仅仅是两个老板喝喝茶、聊聊天,而是一次深刻的战略对焦。

长安带着自己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对市场转型的困惑,去请教华为这个最懂技术的“老师傅”。

这背后,其实也折射出整个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过去我们靠的是规模和成本优势,把产品造出来卖出去就行;现在不行了,未来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软件定义和用户体验来赢得竞争。

这次会面,就是传统制造业巨头向科技巨头虚心求教、主动融合的一个缩影。

这次“强强联合”,对于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意义也非同寻常。

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我们国家队级别的制造企业,和我们顶尖的民营科技企业,是可以放下身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紧密合作的。

这种“国家制造实力”加上“民营科技活力”的组合,形成了一种“1+1远大于2”的效果。

这不仅是为长安汽车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更是为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在高科技时代实现突破和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搭载着“华为大脑”的长安汽车行驶在路上,它们将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一个个移动的智能终端,代表着“中国智造”的最高水平,去和全世界的汽车品牌掰一掰手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