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

全球汽车市场最近真是变了个大样,我觉得这背后肯定藏着不少事情。那些在中国市场待了很久的日本车企,现在日子不太好过,压力特别大。但是,印度那边抛出了不少好政策,加上市场潜力也大,所以日本人就把目光转向了那里,想找个新的增长点。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在我这种产业转移,其实就是全球供需关系变了。而且,企业也要考虑成本、市场和政策这些因素,才能找到未来汽车业怎么走的路子。

说起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真的让全世界都吃惊,彻底改变了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你看,以前觉得房地产是经济支柱,2023年它占GDP的5.85%,还是很厉害。但是,汽车产业也很出色啊!2023年汽车制造业营收都破了10万亿,占规上工业企业总营收的7.57%,虽然没超过房地产,但是它已经成为制造业里的核心力量了,并且还一直往上涨,这势头真让人看好。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想想以前,日本车凭着可靠和省油,在中国市场可是霸主。不过,这几年市场竞争完全不同了。像铃木,早就把中国合资公司的股份1块钱卖给了长安汽车,彻底退出了。本田、日产虽然没怎么卖资产,但是也在调整在华的产品策略,努力适应市场变化。就连一直在中国投入很大的丰田,也明显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估计它们心里也挺着急的。

其实,日本车企的困境,不是因为产品质量不好,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可靠性早就被大家认可了。我觉得最核心的原因是,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彻底转变。消费者想要什么,市场规则是什么,全都变了很多。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以前大家买车更在乎保值率,合资品牌因为牌子好,二手车也值钱,所以有优势。但是,随着新能源车在2023年渗透率达到31.6%,加上新车补贴政策和二手车市场的成熟,消费者买车时更喜欢看性价比、智能配置和用车体验。中国本土车企就很聪明,抓住了这个市场趋势,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很快推出新车,变得很有竞争力。

而且,中国市场的体量实在太大了,也让竞争更激烈了。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有3009.4万辆,单月最高能卖315万辆,这么大的市场,哪个车企都不能忽视。这么大的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日本车企保不住以前的市场和利润了,所以只好开始调整全球战略,也挺无奈的。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在我中国市场竞争升级,其实就是产业成熟的必然结果,也是自己就会往前走的动力,逼着全球汽车企业去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速度。

在中国市场不好过的时候,印度那边吸引投资的政策和自身的市场潜力,一起成了吸引日本车企的重要原因。印度针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推出了一个“PLI计划”,预算高达25938亿卢比,这清楚地说明了他们要让自己的制造业更强,想让全世界的工厂都来的决心。对于在中国市场赚钱变少的日本车企来说,这个政策好处,大大减少了它们去海外建厂的成本,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诱惑。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从市场情况印度的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为汽车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印度是人口大国,2023年汽车销量增长了8.5%,全年卖了大约680万辆。虽然和中国市场差很多,但是以后会发展很好,潜力巨大。同时,印度人工便宜,这和汽车制造业控制成本的需求非常符合,所以就让它对日本车企更有吸引力了。

有实际例子也能证明这个观点,铃木在印度市场做得很好,就说明日本车的产品很适合印度的消费者。它的小车正好符合当地人的购车预算和使用场景,年销量一直稳定在百万辆以上。而且,铃木在印度市场的份额都达到了40%,就算在全球市场里,它也一直排在日本第四大车企的位置,这成绩真是让人佩服。丰田也已经清楚说了在印度市场的战略,打算在未来十年里把当地市场份额从现在的8%提到10%。想想印度2023年大约680万辆的销量,这个目标就意味着年销量大约68万辆。大家预测,印度汽车市场会平均每年增长4%左右,到2030年销量有望达到836万辆左右。所以,日本车企布局印度,就是看好它以后会发展。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从全球资本的动向来印度这些新兴市场能再增长多少,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欧洲、中国这些成熟市场增长慢下来的时候,印度、东南亚等地方大家开始花钱了,这成了全球汽车产业新的增长方向。印度自己也知道制造业竞争很紧张,所以通过开通和中国的直航线路、放松贸易管制等做法,让做生意更容易,想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制造业竞争中占领先地位。

不过,印度市场还是说不准。以前因为政策变动,很多外国企业在那里遇到了麻烦,而且一些投资计划进展很慢,这些都说明在那里做生意有风险,我觉得这一点不得不防。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在日本车企盯着印度的时候,中国车企已经开始不一样的全球布局了,把东南亚当作主要发展的地方。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上汽这些国产品牌,都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盖工厂,利用东盟地区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地理优势,建成了稳定的国外生产和销售网络。

东南亚和南亚的制造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印度很想让日本车企来,我觉得它其实就是怕自己落后。虽然印度地理位置上靠近欧洲、中东产油国,贸易上有点优势,但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产业合作更好,制造业底子更厚。中国车企早早布局,已经建起了很高的市场壁垒,这让印度有些压力。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对于印度市场,中国车企不是不想去,而是因为现在政策不让。但是,随着中印关系慢慢变好,双边贸易越来越多,中国汽车产品进入印度市场,我觉得已经是个大趋势了。从市场策略中国车企没有急着跟着去印度,而是选择先看看市场怎么变,先学学怎么适应当地情况。这种谨慎的做法,为以后市场拓展打好了基础。在我新兴市场的竞争,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谁先进去,而是谁能更好地适应当地情况。

汽车产业向低成本、高增长的新兴市场转移,这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成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正好符合当地消费需求,而且能不能建立稳定的供货系统。日本车企先去印度市场,虽然能先占一些市场,但是也要承担政策变动、消费习惯差异等风险。所以,中国车企后来的优势慢慢就出来了。我们靠着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技术积累、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以及在东南亚市场积累的当地运营经验,中国车企未来进入印度市场时,就能很好地学习那些先去的人的经验和教训,做好准确的规划。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我觉得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只是便宜了,变成了技术、品质和服务的综合实力。这种竞争力,全世界哪里都适用。

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重构还在继续,中国市场的产业升级逼着日本车企改策略,印度市场则给了它新的机会。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这既是全球竞争的挑战,也是走向世界的机会。只要我们一直加强自己的核心技术,积累海外市场运营经验,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中,就正在慢慢站稳更有利的位置。我相信,未来在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拓展中,我们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日本车企在华遇冷转战印度,中国车企却早已布局东南亚抢占先机-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