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己LS6挑战东北续航实测,行业“新物种”强度拉满!

得,我先坦白。这趟活儿的开头,我剧本都写好了,就差找个群演配合一下。

拉一台增程电车,扔到东北这旮旯,都不用等进腊月,秋风一刮,续航打个七折都算它血厚。我连标题都拟了好几个,比如《东北折戟!XX车型续航虚标现形记》。结果呢?我,一个自诩看遍车圈风云的老鸟,从沈阳出发,一路向北,愣是被一台叫智己LS6的“后生”给上了一课,从日出干到了半夜。最后车机上那个1269.8公里的数字弹出来时,我坐在驾驶座上,看着窗外漆黑的国道,脑子里回荡着一句话: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

讲真,把新能源汽车开进大东北,这行为本身就挺“抽象”的。这片黑土地,对电动爹们来说,就是个百慕大三角,管你是什么“未来战士”,到了这儿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那块电池抗不抗冻。每年一入冬,网上那些在充电桩前冻得跟冰雕似的车主段子,十个里有八个IP地址都在东北。所以,当智己非要把这台新一代智己LS6开过来搞什么“续航粉碎计划”时,我心里是有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新一代智己LS6挑战东北续航实测,行业“新物种”强度拉满!-有驾

增程嘛,懂的都懂。一块电池负责“诗和远方”,一台发动机负责“苟且”。大部分时间,那台小发动机一启动,整个车厢就跟拖拉机发布会现场似的,那动静,那抖动,瞬间把你从电动时代的静谧拉回到燃油时代的喧嚣,体验感直接裂开。

但邪门就邪门在这儿。

新一代智己LS6挑战东北续航实测,行业“新物种”强度拉满!-有驾

我开着这LS6在高速上巡航,暖风呼呼地吹,外面气温眼瞅着往下掉,我耳朵都竖起来了,就等着发动机介入那一瞬间的“咆哮”。结果呢?啥也没有。安静得就像这车根本没有发动机一样。我一度以为这车的能量回收做出了永动机的效果。后来才知道,人家有个叫ERNC主动降噪的技术,官方吹嘘说增程器启动时,车内噪音变化最低只有0.01分贝。这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蝴蝶扇动翅膀,你还得戴上助听器才能听见的水平。这牛吹得,一开始我真不信,直到前阵子看央视直播,主持人尼格买提在车里也是一脸茫然,压根不知道发动机啥时候偷偷“上了岗”。那一刻,我信了,这玩意儿真有点东西。

光安静还不够,要是馈电状态下动力拉胯,那也是白搭。这也是多数增程车的“阿喀琉斯之踵”。但这台LS6的1.5T发动机,配合那个275.5kW的放电功率,根本不是“备胎”,而是正儿八经的“第二心脏”。即便电池电量告急,深踩油门,动力依旧随叫随到,完全没有那种声嘶力竭的无力感。它彻底解决了增程车“精神分裂”的毛病,让你从头到尾都能享受到纯电般的丝滑。

这还没完。一台车长五米的20万级SUV,在市区里开起来居然比我的飞度还灵活,你敢信?它的四驱版转弯半径才4.49米,这数据简直是耍流氓。在那些狭窄的老城区胡同或者地下车库,别的大车还在“揉库”揉得满头大汗,这大家伙一个“神龙摆尾”就进去了。这都得归功于那个叫“灵蜥数字底盘”的黑科技,尤其是那个双向18度的后轮转向,简直是城市通勤神器。

新一代智己LS6挑战东北续航实测,行业“新物种”强度拉满!-有驾

所以,这到底是个什么“新物种”?

它就像一个学霸,不仅在长跑项目(东北续航)上破了纪录,还在静音、操控这些附加题上拿了满分。它用一种近乎蛮横的方式告诉市场:谁说增程车就必须有妥协?我全都要!这对于那些长期盘踞在增程电动车市场的老玩家们,尤其是理想、问界,无疑是一次精准的背刺。

新一代智己LS6挑战东北续航实测,行业“新物种”强度拉满!-有驾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你这一趟测下来,天时地利人和,不代表普通人也能开出这个数。没错,我承认。你不可能天天都这么跑。但这就像考大学,清华的分数线是680,你考了670,虽然没上,但你依然是顶尖的学霸。这次测试,就是把智己LS6的性能上限亮了出来,这个上限高得有点吓人。

最后聊聊怎么选。这车配置多得跟菜单似的,容易犯选择困难症。但如果你问我,我肯定首推这次测试的52度Max版。激光雷达、后轮转向、空气悬架这些百万豪车才凑得齐的“神装”,它直接给你配齐了,价格却还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区间。这种“掀桌子”式的打法,摆明了就是要重塑市场格局。

新一代智己LS6挑战东北续航实测,行业“新物种”强度拉满!-有驾

所以,东北还是那个东北,冬天依旧寒冷。但似乎,有些东西已经被悄悄改变了。这台智己LS6就像一条鲶鱼,被扔进了原本还算平静的池塘,接下来,有好戏看了。如果你最近有购车计划,别犹豫,去试试。不过友情提示,试驾前,最好跟家里报备一下,可能会晚点回家,因为它真的……太能跑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