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巨亏30亿,自家员工都不买,韩国“宾利”为何卖不动?
4年巨亏30亿。内部员工都不买单。韩国豪车“宾利”为何无人问津?
这绝非偶然。
而是一场从战略到执行全面脱节的必然溃败。
看看这些数字吧。2021年高调入华。至今累计销量仅3382台。平均每台车营销成本高达71万。比车价还贵。简直荒谬。
更讽刺的是。全国门店仅15家。售后网络稀碎。车主修车得跨省。体验堪比西天取经。
就这。还想挑战BBA?
问题究竟出在哪?
不是中国人不懂车。而是捷尼赛思不懂中国。
豪华车消费者要的是什么?
面子。品质。省心。
捷尼赛思给了什么?
认知度低到被误认为山寨宾利。车身尺寸照搬海外版。智能化落后蔚小理一代。售后网点堪比稀有动物。
每一步都精准踩在雷点上。
再说产品。
设计语言确实独特。钻石中网。双线大灯。
但中国人要的是大空间。长轴距。智能座舱。本地化生态。
它偏不给。
固执沿用全球标准。车机系统卡顿。语音识别智障。连个微信都装不了。
在2025年的中国市场。这简直是自杀行为。
营销更是灾难级。
无人机秀刷一波存在感。然后呢?
没有持续曝光。没有深度试驾。没有用户运营。
广告投给谁看了?不知道。
71万单车营销费。怕是都喂了渠道黑洞。
外部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韩系车份额从4.7%暴跌至1.5%。现代起亚自身难保。
豪华梦?先活下去再说吧。
最扎心的还是人心。
自家员工都不买。说明什么?
内部人最清楚产品几斤几两。连他们都说服不了。凭什么说服消费者?
但你说它完全没机会吗?
未必。
若能彻底本土化。学凯迪拉克放下身段。学理想抓住家庭需求。学蔚来玩转用户社群。
甚至大胆一点。直接转型电动。接入华为智驾。用宁德电池。
或许还能搏一把。
可惜。
时间不等人。
中国车市卷成红海。新势力三天一迭代。BBA都在降价求生。
捷尼赛思却还在审计查账。纠结为什么钱花错了地方。
根子就错了。修修补补有什么用?
豪华品牌的本质是文化输出。是时代红利。是国力背书。
奔驰有百年工艺。宝马有驾驶图腾。雷克萨斯有日式匠心。
捷尼赛思有什么?
韩国财阀的奢侈品梦?对不起。中国消费者不买账。
如今宣布国产。更像是无奈之举。
关税战逼得它必须本土化。但即便国产了。就能逆天改命吗?
供应链能跟上吗?渠道能铺开吗?品牌认知能重建吗?
全是问号。
或许唯一的启示是:
在中国市场。没有谁能靠“豪华”二字躺赢。
产品力。用户体验。本土化决心。缺一不可。
否则。哪怕你是真宾利。也得摔跟头。
捷尼赛思的故事。更像一面镜子。
照出所有傲慢者的结局。
在中国。不懂消费者。注定死路一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