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635公里续航版上市在即,2024款车主集体维权:17.98万起售价背后藏着什么算盘?
上周三晚上十点半,一个拥有3700多人的比亚迪汉车主群里,有人甩出了新款配置表的截图。五分钟不到,消息记录就刷了800多条。去年8月花22万提车的张哥发了句“我就是个笑话”,紧接着退群了。凌晨两点,还有人在那儿算自己的车贬值了多少。
这场面,开了十几年车的人大概都见怪不怪——每次新车升级,总有人欢喜有人愁。
续航数字背后的门道
新款汉EV的续航写着635公里,比现款多了30公里左右。乍一看好像没啥大不了,但懂行的朋友都清楚,CLTC工况下的数字跟实际开起来是两码事。冬天开空调、高速跑一趟,能剩多少电心里得有数。
不过这次据说在电池管理上动了些脑筋,什么宽温域热泵之类的技术词汇咱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想让北方的朋友冬天少掉点续航。至于实际效果怎么样,可能还得等入冬之后那些东北车主的真实反馈。
倒是DM-i那个混动版本,纯电续航直接翻倍到245公里,这个变化确实挺明显。对于那些每天通勤三四十公里的上班族来说,可能真能做到一周才充一次电。当然前提是你别老想着周末开出去自驾游。
底盘这事儿,坐上去才知道
看参数配置表永远看不出一台车好不好开。新款汉换了套据说叫“云辇-C”的悬架系统,还把后悬从三连杆改成了五连杆。这些改动具体开起来差别有多大,说实话没真正对比过也不好妄下结论。
只是听一些试驾过的朋友提到,过弯的时候车身稳了些,颠簸路面的感觉也舒服了点。不过话说回来,二十来万的车能做到这样,可能也差不多就这水平了。真要追求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大概还是得往上加点预算。
怀挡和冰箱,实用还是噱头?
中控台做成怀挡,然后腾出来的地方放个车载冰箱——这设计一出来,评价就两极分化得厉害。有人觉得夏天能随时喝冰镇饮料挺好,也有人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个摆设,一年用不了几回。
开车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当初觉得很酷的配置,最后都吃灰了。冰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可能只有真正买了的车主自己知道。不过话说回来,有总比没有强,至少看起来配置表更丰满一些。
老车主的心结
最让人五味杂陈的,还是那些去年甚至前年刚买了汉的车主。新款配置升级、续航增加,价格却可能差不多甚至更低,这种感觉确实不太好受。论坛里有人发帖,标题就四个字——“被当韭菜”。下面跟了三百多条回复,有劝的,有骂的,也有阴阳怪气讲段子的。
汽车行业这些年更新迭代太快了,新能源车尤其明显。半年前的车型,转眼就成了“老款”。二手车价格也跟着受影响,这或许是选择做早期用户需要接受的代价吧。
只是站在厂家角度想想,不升级会被骂技术停滞,升级又会被骂不顾老用户感受。这个平衡点,大概谁也找不准。
十月的这场发布会
10月10日的价格到底定在哪个区间,现在说什么都是猜测。不过按照现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态势,价格上应该不会太离谱。毕竟合资品牌那边也在降价,国产车想守住市场份额,定价上得算清楚账。
隔壁凯美瑞双擎落地18万出头,配置是寒酸了点,但开个五六年不用操心。汉这边智能化配置堆得满满当当,31个传感器加激光雷达,听着挺唬人。只是这些东西日常用车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每个人心里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最终买不买、值不值,其实还是要看个人需求。如果正好在观望、预算也合适,新款的配置确实更丰富一些。要是去年刚提了车,现在纠结也没太大意义——车本来就是买来用的,不是买来等贬值的。
这个圈子里待久了就会发现,没有哪款车是完美的,也没有哪个购买时机是绝对正确的。看准了就下手,别回头看,开得舒心最重要。那个退群的张哥,后来又悄悄回来了,群名片改成了“等2026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