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前的小动作 公家电充私家车 廉洁自律大考验

#上海观光路线推荐#

充电桩前的小动作 公家电充私家车 廉洁自律大考验

插头一插。电表一转。

南京几名机关干部或许从未想过。

给私家车“蹭”公家充电桩的这点“小动作”。

会让自己成为通报中的反面典型。

近日。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

个别机关干部利用新能源公务用车充电桩。

给私家车免费充电。

经调查核实。

经开区纪工委批评教育和处理3人次。

01 是小事还是大问题?

看似几度电。

几块钱的“芝麻事”。

却被拎上了执纪通报。

有人嘀咕:是不是管得太细?

殊不知。

这类“微腐败”恰是“大问题”的苗头。

他们以为自己薅的是几度电、几块钱的“公家羊毛”。

殊不知。

这一“薅”之间。

付出的代价远非这点电费可比。

从“公车私用”到“公油私加”。

再到如今的“公电私充”。

“车轮腐败”变的只是形式。

其以权谋私的本质丝毫未变。

02 他们薅掉了什么?

表面看占的是公家便宜。

实质是公与私之间界限的彻底模糊。

他们薅走的。

真的只是那几度电吗?

他们薅掉的是“纪律底线”。

充电桩前的小动作 公家电充私家车 廉洁自律大考验-有驾

行为虽“小”。

却是不折不扣的“腐败”。

电是公家的。

便宜是自己的。

如此心态一旦蔓延。

今天薅电。

明天就敢挪用更多。

制度的堤坝。

往往就是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蚁穴”开始崩塌的。

他们薅薄的是公信力的根基。

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

正是这类“钻空子”“揩公油”的行为。

电费事小。

风气事大。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今天你能拿公家电充私家车。

明天会不会用公家资源办私事?

信任如瓷。

一旦裂缝。

再难复原。

03 充电到底该多少钱?

公私分明。

是原则。

也是底线。

那么。

充电费用究竟如何构成?

又该怎样公平收取?

西安市规定。

充电费用由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构成。

电费执行政府定价。

服务费则实行政府指导价。

其中纯电动公交车充电服务费上限为0.35元/千瓦时。

乘用车(含私家车)为0.40元/千瓦时。

扬州市广陵区机关集中办公区域充电桩收费标准为1.0元/千瓦时(无峰谷电)。

充电桩前的小动作 公家电充私家车 廉洁自律大考验-有驾

这笔费用包含基本电费、电费损耗、运营维护及折旧费等。

洛阳市则规定充电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原则上快充不超过0.8元/千瓦时。

慢充不超过0.7元/千瓦时**。

可见。

不同地区、不同场景下充电费用确实存在差异。

但都有明确标准。

绝非可随意占用的“免费午餐”。

04 疏堵结合的解决方案

“公电私充”现象出现。

与近年来党政机关大力采购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成为标配密切相关。

如何解决?

关键在于疏堵结合。

连云港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制度。

制度按照经济、适量、安全的基本原则。

对充电流程进行多方面规范。

归队新能源车辆实行 “一车一桩”管理。

泰州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也实施了类似制度。

明确规定充电卡使用需一卡一车、车卡相符。

严禁为私家车充电。

公务用车管理人员需做好每次充电的资料登记留存。

并按月核对行驶里程、电耗、充电账目金额。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在查处后。

充电桩前的小动作 公家电充私家车 廉洁自律大考验-有驾

不仅督促补缴电费、完善管理制度。

还推动后勤部门加装8台私家车收费充电桩。

这才是真正堵疏结合。

以合理方式满足干部职工需求。

05 你的电费谁买单?

有人说。

“单位的人。

为单位工作。

充一点儿单位的电。

何必大惊小怪?”

此言差矣。

单位用电。

往小了说是公家的钱。

往大了说就是国家利益。

若机关工作人员可因私事随意使用。

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和公众信任。

有条件的机关。

确应考虑为工作人员提供电车充电的便利。

但这便利应有明确边界。

**充私家车者。

必须依实付费**。

今天。

几度电的费用看似微不足道。

但“毛毛细雨湿衣裳。

点点贪念毁名节”。

“微腐败”也可能是“大贪欲”的开端。

监督执纪不能有“法不责微”的心态。

必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让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

公私分明才是廉洁自律的基石。

插头虽小。

连着的却是纪律与诚信的高压线。

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