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下滑,长城汽车需高度重视

"我是一代枭龙MAX车主当初就是看中它沉稳低调的气质。 二代车上市时看到续航更长、价格更低我笃定这次稳了。 可看到六月销量下滑的数据实在难以接受。 "这是一位车主在车友圈的留言道出了许多关注枭龙MAX用户的心声。

2025年4月16日二代哈弗枭龙MAX带着全新升级正式上市。 预售开启仅1小时订单量就冲到8231台;24小时内突破16368台创下长城新能源车型的预售纪录。 市场的热情在随后两个月得到验证:4月半个月卖出4069辆5月完整月销量直接翻倍至8168辆冲上中型插混SUV销量榜第二位。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下滑,长城汽车需高度重视-有驾

转折出现在6月。 当月零售销量骤降至6208辆环比下滑近24%相当于突然少卖了近2000台车。 更值得关注的是趋势变化:7月前两周周销量连续下滑至0.07万辆和0.06万辆远低于6月单周水平。

从订单数据看问题早已埋下伏笔。 新车上市三个月累计销量18445辆仅比24小时大订数据多出2000余辆这意味着初期订单消耗后新增订单几乎停滞。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下滑,长城汽车需高度重视-有驾

价格优势在竞品围攻下迅速消退

上市时二代枭龙MAX打出"11.68万起"的限时价全系标配四驱和L2智驾直接对标比亚迪宋PLUS、银河L7等两驱车型。 到6月比亚迪宋PLUS DM-i起售价降至12.98万银河L7跟进推出12.87万特惠版零跑C10甚至将激光雷达车型拉低至15万区间。

此时枭龙MAX仍维持13.18万起的官方售价价差从上市初的1.5万缩水至0.2万。 部分经销商虽私下优惠上万消费者观望情绪更浓:"总觉得还能再降"。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下滑,长城汽车需高度重视-有驾

技术标签未被市场真正认可

长城将二代枭龙MAX的核心卖点押注在Hi4电四驱技术上。 这套系统通过28项升级实现馈电油耗低至3.7L/百公里冰雪路面操控性提升30%。 在终端市场消费者更熟悉的却是比亚迪的DM-i。 一位看完实车的用户坦言:"销售说四驱更安全可我们城市通勤真需要多花两万上四驱吗? "

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反映在口碑传播中。 车友圈里虽有车主盛赞"四驱体验两驱价格"更多潜在客户纠结于内饰塑料感重、车机偶发卡顿等细节。 相比之下竞品比亚迪宋PLUS的座舱软包覆盖率达75%深蓝S7提供前排"零重力座椅"。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下滑,长城汽车需高度重视-有驾

经销商压力转化成降价漩涡

5月销量冲高时部分门店单店月销超百台。 6月库存压力陡增某华北经销商透露:"库销比从1.2飙到2.5停车场全塞满了。 "为回笼资金多地出现现金优惠1.5-2万元清库存反而加剧消费者"等等看"的心态。

这种波动直接影响销售策略。 一位销售主管坦言:"现在客户进店第一句就问还能降多少我们解释技术优势根本没人听。 "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下滑,长城汽车需高度重视-有驾

品牌转型的断层正在显现

哈弗在燃油SUV时代曾连续11年霸榜销冠新能源领域始终未能建立同等认知。 2025年2月哈弗品牌总销量21648辆中枭龙MAX仅贡献14辆不到哈弗大狗的零头。 即便到5月枭龙MAX销量爬升到8168辆消费者仍习惯性将其与"省油家用车"挂钩而非"技术先锋"。

这种定位模糊让产品陷入被动。 当竞品围绕"城市通勤低油耗""露营外放电"等场景营销时枭龙MAX主打的"全地形四驱"反而偏离了主流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

在15万级插混SUV这个月均销量超30万辆的红海市场枭龙MAX的遭遇并非个例。 作为长城新能源转型的战略车型它的销量曲线恰似一块试金石测量着传统车企在电气化浪潮中的真实水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