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因“排位模式”引争议
5月7号晚上,小米汽车因为SU7 Ultra的“排位模式”功能惹出争议,再加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也被拿出来讨论,所以紧急发了个道歉声明。这事闹得挺大,一方面是用户觉得功能被限制了不太满意,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那些高价选装配件是不是值那个价。
小米汽车的“碳纤维前舱盖”之争
争议焦点一:碳纤维前舱盖到底是“性能件”还是“心情件”?
选装价格4.2万元的碳纤维前舱盖,官方说它能导流空气、帮助散热,还能减轻1.3公斤重量。不过,第一批车主试了一下发现,前舱口的纸巾根本没被风吹动,就怀疑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小米这边呢,就拿出赛道测试的成绩来说事儿,比如在上赛跑一圈只要2分09秒,还保证说“散热功能是真的”。
争议焦点二:维修费用太高让人担心
早在3月份就有消息说,要是碳纤维前舱盖被刮花了,就得整个换掉,费用得花6到8万块,这都占了整车价格的15%呢。虽然小米一直强调自家零件的质量和保修服务,但车主们还是担心日常使用会有问题。
小米的解决办法:换配件+送补偿
针对这些问题,小米出了两个重要政策:
1. 对于还没下单的客户:5月9号上午10点到10号晚上12点这段时间,可以改选铝制前舱盖,而且原来的订单权益不变;
2. 对于已经选了碳纤维前舱盖的车主:在5月10号之前确定订单的话,提车之后就能得到2万积分(差不多值2000块钱)。
生产链的压力和用户的抉择
因为碳纤维前舱盖生产工艺太复杂了(一个模具一天只能生产一个),所以交付时间特别长,要34到37周,比铝制的9到12周长多了。这次改配可能会让生产压力更大,但小米表示会“尽力提高产能”。
看法:性能和实用之间的平衡
总的来说,就是大家都在纠结这个碳纤维前舱盖到底是真有用还是只是看起来好看而已,而车主们也在权衡这些性能和实用性的利弊。
新势力车企的必经之路
碳纤维轻量化确实是未来的方向,不过这玩意儿太贵了,修起来还麻烦,所以感觉更像是给那些特别喜欢玩高科技的“极客用户”准备的。这次小米闹出的争议,其实也反映了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跟用户沟通不畅的问题。不过人家小米反应挺快,很快就道歉并且给出了补偿方案,我觉得这对这些新势力车企来说,可能也是成为“用户型企业”的一种必经之路。
(本文数据参考来源:IT之家、搜狐汽车、网易新闻等公开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