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急了!2030年强制企业买电车,充电桩却“东密西疏”,中国车企成参照?
欧盟委员会近日抛出一枚重磅炸弹:计划从2030年起,强制所有企业和租赁机构采购新车须为零排放车型!按去年欧盟1060万辆新车销量估算,这一“企业先行”政策将直接覆盖约600万辆汽车,占市场份额近六成。这相当于把原定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大限”提前五年“预演”,欧盟推进绿色转型的决心可见一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政策一出,德国联邦交通部立刻“拍桌子”反对,直言“将动用一切手段阻止”。反对声浪的核心,直指欧洲电动车发展的两大硬伤:基建鸿沟与速度滞后。
充电桩“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德国北威州的数据堪称欧洲缩影:公共充电桩虽达3.13万个,比去年翻番,但分布极不均衡。首府杜塞尔多夫平均2.6辆电动车共享一个桩,而莱茵-贝格镇却需14.6辆车“抢一个”!放眼欧盟,丹麦每百公里充电桩高达95.7个,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却仅有1.2个。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一针见血:欧盟近六成充电桩集中在德法荷三国,仅汉堡一市的桩数就超过斯洛伐克或保加利亚全国!这种“东疏西密”的基建现实,让强制电动化显得尤为尴尬。
销量“断崖式”下跌,车企陷入两难
更严峻的是市场表现。德国6月企业新车登记中,电动车占比仅17%。德国2030年1500万辆电动车保有量目标,按当前增速推算,恐仅能达成400万辆。今年8月,欧盟纯电销量同比暴跌43.9%,已连续四个月下滑,德法两大市场跌幅分别达68.8%和33.1%。
销量崩盘直接冲击车企生存线。大众上半年净利润下滑14%,斯特兰蒂斯、宝马、奔驰等巨头收益均告下跌。为求生,大众竟考虑关闭两家德国本土工厂——这将是其87年历的首次!奥迪布鲁塞尔工厂(专产Q8 e-tron)也因需求骤降面临关停风险,引发比利时大规模工人示威。与此同时,博世、采埃孚等零部件巨头也纷纷宣布裁员计划,欧洲汽车业深陷转型阵痛。
中国经验成“他山之石”?
就在欧洲步履维艰之际,中国电动车产业却高歌猛进。数据显示,中国年销电动车超1100万辆,占全球半壁江山。德国《明镜周刊》指出,宝马、大众、奔驰、雷诺等欧洲巨头2024年电动车销量几乎原地踏步。
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研究报告直言:中国成功关键在于“组合拳”——购车补贴、厂商扶持、基建规划全国一盘棋。报告建议欧盟应推动产业垂直整合与集群发展,集中资源提升本土竞争力。欧洲汽车业协会主席穆勒的表态耐人寻味:“我们支持绿色转型,但转型不能靠一纸禁令。”
十字路口的抉择
欧盟草案需经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批准才能落地。在“气候雄心”与“经济现实”间,在“提前五年”与“延迟五年”间,布鲁塞尔正艰难寻找平衡点。欧洲车企既要应对碳排放罚款压力,又需在消费者对高电价、续航焦虑的抵触中突围。
当欧洲汽车业在裁员潮中挣扎,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却在充电技术、成本控制、供应链整合上展现出强大韧性。欧盟的电动化转型之路,是继续“硬闯”还是“借力”?这盘棋,远未到终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