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

吉利汽车销量大幅下滑背后的企业矛盾与行业压力

刚刚过去的6月,吉利汽车的批发销量出现了明显下跌。在SUV销量榜单前10里,没有吉利车型的身影;即便是前30名,也没有一款吉利SUV上榜。过去这样的情况很罕见,如今现实已经发生,深层原因值得关注。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具体来吉利SUV销量最好的车型是博越,6月份批发销量为7120台,排在第39位;缤越销量为2450台,排名第85位。而曾经多次获得合资SUV冠军的博越PRO,6月份批发量仅有390台,创下历史最低。同样,吉利的轿车板块也表现低迷,多年来占据榜首的帝豪只卖出19,300台,被轩逸、朗逸等同级车型甩在身后;博瑞卖出2200多台,不到凯美瑞的十分之一,再次刷新了近10年来的最差成绩。

终端零售方面还算过得去。博越、帝豪、缤越等核心车型虽然下滑,但整体还是在正常区间。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累计批发量和零售量之间有较大差距,说明吉利经销商库存充足,正在去库存。此前被认为的供应链问题,目前还没有在销售终端显现大问题。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芯片短缺是整个行业面对的难题,不会单独影响吉利。走访部分吉利4S店后,发现店内现车非常充足,所有车型都有不小的折扣,所以芯片短缺并不是导致吉利销量不振的核心原因。

有人猜测博越PRO和博瑞销量下滑,可能是吉利主动控制产能准备后续新车发布。但就目前情况来这种策略不太可能做到如此激进,更大的可能是库存压力太大,问题已经涉及到整个企业,而不是某两款车型。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既然吉利销量不佳,大家也自然会关心长安汽车的表现。毕竟这两个品牌经常被拿来对比,代表着中国主流自主品牌的两面。

从数据长安汽车目前稳健增长,6月批发销量达到125万台,上半年累计销量逼近百万,依旧保持领先,并拉开了与吉利的距离。反观吉利(包括领克)的6月批发量仅68万台,排名第八,同比下滑幅度较大,这样的成绩也是近年最差。而且上半年长安销量比吉利高出将近40万台。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曾经旗鼓相当的两个品牌,如今差距越来越大。看起来,问题并不是自主品牌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吉利自己的内部出了状况。

三年前,吉利还是自主品牌里的老大哥,2018年销量超过所有对手,位居乘用车市场第一。2019年,吉利年销量排在长安之后,位居第二。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但从2020年起,吉利销量开始下滑。全年销量降至136万辆,同比下跌15%。虽然还保持第二名,但已被长安拉开差距,领先优势被抹平。2021年,吉利成绩继续低迷,而6月的数据更是跌到谷底。

长期的销量下滑,给刚上任不久的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赵明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把他推到了聚光灯下。赵明远1977年出生,是吉利多年的中坚力量,曾负责西南销售、华东市场,后出任吉利汽车销售副总,业务能力得到认可。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2021年4月,赵明远兼任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吉利的市场和销售。

实际上,虽然赵明远任内遭遇销量大跌,责任并不能归咎于个人,只能说他接手时正赶上风暴中心。公司表面风光,实际上早已危机四伏,就像一棵看似茂盛其实空心的老树,随时可能倒下。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可以确定的是,吉利6月销量暴跌只是短期现象,未来可能会有所反弹。但不管持续多久,吉利经营上确实暴露出严重问题,且问题不是单一层面,而是多重叠加。

行业普遍认为,导致博瑞和吉利整体销量崩盘的导火索,是一年前的“碰撞门”事件。那次风波不仅损害了吉利的形象,也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质疑。碰撞测试中,博瑞A柱断裂,驾驶舱变形,安全气囊未有效保护乘员,甚至车门直接脱落,在安全成绩中排倒数第一,比博越还糟糕。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这种成绩和大家印象中的“吉利品质”完全背离,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原本吉利被认为“皮实耐用、安全放心”,多年稳居销量榜首,帝豪、博越、远景等都是细分领域佼佼者。2018年吉利以200多万辆销量高居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长安。

碰撞门事件后,博瑞销量一落千丈,二手车价格暴跌,车主感到尴尬。博越和其他吉利车型也受到影响。2021年上半年,帝豪的销量已经被对手远远甩开,6月只排第七。碰撞风波成为吉利销量断崖式下跌的直接导火索。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竞争对手抓住时机,集中火力围攻博瑞、博越、帝豪等吉利主力车型,发起了集体营销攻势。应对此类危机时,吉利内部反应迟缓,缺少有效预案,让事件影响进一步加剧。

吉利的定价策略也出了问题,口碑下滑后,通过降价换销量的效果很一般。

上汽大众销量受挫,“新官”俞经民能否力挽狂澜-有驾

最近笔者到本地吉利4S店逛了一圈,发现所有车型都在打折促销,优惠普遍达到三四万元,有些车型甚至低了五六万元。主销SUV缤越部分车型优惠超过5万元。有一点很明显,吉利主流车型常年打折,帝豪、博越、缤越等的官方指导价和实际成交价差距好几万元。

现在吉利推新车,往往只是短期冲高,几个月后就要降价,一年内九折,两年后八折。除了忠实粉丝,很多人都习惯等降价。如此一来陷入恶性循环,价格不断下探,定价权丧失,产品指导价形同虚设。

反观吉利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其他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价格管控做得更好,优惠很有限。如哈弗H6只优惠几千元,丰田卡罗拉终端也就一万元,本田思域即将换代,价格依然坚挺。

和他们相比,吉利价格体系的混乱令人遗憾,大幅降价不断消耗品牌价值。

吉利未来还有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新能源车发展缓慢。这是所有传统品牌共同面对的问题。好在吉利已经开始加大新能源布局,全力转型。

最近10年,尤其近5年,中国和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几万辆飙升至百万台,如今已向更大规模迈进。特斯拉市值一度超过大众、丰田、通用的总和,蔚来市值也跃居前列。国内新势力如雨后春笋,长安、比亚迪等传统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同样发力,丰田和本田的混动也遥遥领先。

从市场趋势新能源和智能化已经是未来主战场,各路品牌都在比拼投入和创新,曾经实力雄厚的吉利,却在新赛道明显落后。未来机会和挑战并存,如果吉利能依靠新产品追赶上对手,仍有反超空间。

毫无疑问,如今的赵明远压力山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