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陷入舆论漩涡。据报道,此事引发众多车主不满,进行无损退订维权。多名SU7 Ultra准车主认为,其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宣传不清晰的问题。
5月7日晚间,小米汽车公开致 歉并推出补偿方案。小米汽车称,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将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我们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我们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具体信息请关注小米汽车APP后续官方信息。
但不少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一方案。据悉,多名SU7 Ultra准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的人数已超过300人。有车主表示,“官方给出的方案,我们不满意,虽然可以改配为普通机盖,但需要重新排队,等车的时间可能长达30多周甚至40周。”重新排队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官方给出的补偿方案还有时间限制,改配窗口仅开放至5月10日,若不接受且不提车,2万元定金将被没收。
“4.2万买了个塑料壳”
争议的导火索源于SU7 Ultra选装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小米在宣传中强调该部件“复刻纽北原型车造型,兼具气流导出与轻量化功能”,但首批车主实测发现,所谓“双风道导流设计”仅为装饰性开孔,既未连接刹车冷却系统,也未产生实际下压力。
有车主用鼓风机测试时,前舱盖竟连一张纸巾都无法吹动。
更令车主愤怒的是小米的补偿方案:未交付用户可改配铝制前舱盖,已提车用户获赠2万积分(价值约2000元)。
维权车主直言:“改配需重排产期,等车时间再延8个月;2万积分连选装费的零头都不够,这是打发要饭的?”部分车主尝试在二手市场转卖碳纤维部件,发现价格已腰斩至1.8万元,血亏2.4万元。
“马力解锁”争议
碳纤维风波尚未平息,小米通过OTA更新对车辆动力输出的限制再次引爆舆论。
5月1日推送的1.7.0版本系统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要求车主在指定赛道达成官方建议圈速,方可解锁1548PS最大马力,未达标用户仅能使用约900PS动力。这一设计被车主质疑“性能旗舰名不副实”,日常驾驶中难以达到赛道门槛,相当于“花百万买了辆阉割版性能车”。
小米解释此举是“为保障驾驶安全,防止非专业用户滥用动力”,但车主并不买账。法律人士指出,若监管部门认定虚假宣传,小米可能面临“退一赔三”处罚。
事实上,这并非小米首次因性能问题遭诟病:今年3月,一辆SU7 Ultra在潍坊街头飙至303km/h的视频引发轩然大波,网友直呼“马路杀手”。”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百万级车型,SU7 Ultra承载着雷军“对标保时捷”的野心。从纽北赛道刷圈到直播间高调宣传,小米试图用“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的标签冲击高端市场。然而,这场风波撕开了营销话术的华丽外衣——当车主发现“1548匹马力”需通过赛道刷圈解锁、“碳纤维风道”仅为装饰时,雷军的“情怀故事”瞬间崩塌。
后记:造车新势力的成人礼
雷军用“至暗时刻”形容当下,或许正是小米汽车的“成人礼”。从手机跨界到造车,小米需要补的不仅是技术课,更是对用户的敬畏之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