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静电贴,两个高管道歉,雷军的“完美”汽车被撕开一道口子

哥几个,咱唠点刺激的。

交付破万,大定锁死超十万,小米SU7这数据,漂亮得跟P过似的。

可雷军估计死也想不到,能把这艘眼看就要起飞的航母一头摁水里的,不是什么技术黑科技,也不是对手的凶狠围剿,而是三个幽灵一样的字——“测试车”。

你品品那画面。

夜深人静,你,一个刚把崭新的小米SU7开回家的幸运儿,正拿着手机电筒,在地库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欣赏你的“小宝贝”。

光束扫过前挡风玻璃,等等,好像有几个印子?

你凑近了哈一口气,用袖子使劲一擦。

娘嘞,“测试车”三个大字,跟纹身似的,就那么显现出来了。

那一瞬间,脑子里什么声音?

一张静电贴,两个高管道歉,雷军的“完美”汽车被撕开一道口子-有驾

是“嗡”的一声。

什么“人车合一”的快感,什么智能座舱的未来感,全没了。

你就感觉自个儿像个刚中了彩票,结果发现彩票是昨天开奖的傻子。

这车,是不是哪个大V豁命豁到冒烟,然后厂家拿回来抛光打蜡一番,就当新车卖我了?

这事儿在网上传开,比病毒还快。

车主群里直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各种截图、语音满天飞,那气氛,就跟古代城门下围着看斩首一样,热闹又揪心。

小米那边呢?

没装死。

公关总经理王化和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这两位哥们儿,估计是办公室的椅子还没坐热,就一人拿了个大喇叭冲上了微博,那架势,跟救火队员似的。

一张静电贴,两个高管道歉,雷军的“完美”汽车被撕开一道口子-有驾

道歉信写得那叫一个声泪俱下、闻者伤心,核心思想就一个:大哥们,错了错了,是我们不对,这玩意儿是个静电贴留下的“隐性留痕”,湿毛巾能擦掉,我们已经改了,您消消气。

“隐性留痕”,这词儿谁发明的?

真是个人才。

听着就像玄幻小说里的debuff,杀人于无形。

可这压根就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个心理问题。

这感觉就像你媳妇跟你解释她脖子上的草莓印是蚊子咬的,你信吗?

你可能只能选择信。

说真的,这波公关,从战术上讲,满分。

反应神速,高管顶上,姿态谦卑。

堪称“道歉界的海底捞”。

有点像当年湖人队科比跟腱断了,全世界都觉得完蛋了,结果他硬是站起来,自己走回去罚完两个球再下场。

小米这波,就是这个劲儿,天大的篓子,我也得自己站直了给你罚完这两个球。

一张静电贴,两个高管道歉,雷军的“完美”汽车被撕开一道口子-有驾

态度,拉满了。

可你再往深了琢磨,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暴露了小米骨子里的一个“坎儿”。

他们在手机圈里呼风唤雨,把一套精密的、像素级的品控标准玩到了极致。

但汽车,是另一个世界。

这玩意儿是成千上万个供应商,在几百个工序里,像搭积木一样拼起来的。

你小米再牛,你能管得住生产线上那个打瞌睡的工人,能管得住供应商送来的每一张静-电-贴?

这就是制造业的残酷。

它不像写代码,一个bug,连夜加班就能修复上线。

生产线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疏忽,流出去,就是一场品牌信誉的海啸。

雷军花了三年,把发布会开成了科技春晚,把所有人的胃口都吊到了天上。

大伙儿都以为小米要拿出来的,是一个完美无瑕的艺术品。

结果,你交上来的作业,卷面挺干净,名字写错了。

你说气不气人?

当然,网上也有些声音,觉得车主们太“玻璃心”。

不就几个印儿么,擦了不就得了。

说这话的人,指定没花过自己的钱买过车。

这消费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份“我是第一手用户”的神圣感和信任感。

这三个字,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这事儿吧,往小了说,是小米成长路上必须缴纳的“学费”。

疼,但能长记性。

往大了说,这简直是中国所有“跨界造车”新贵们的一面镜子。

流量和情怀,能帮你把车卖出去。

但最终能让你活下去的,还得是那些最笨、最苦、最没人看的见的细节。

所以啊,这俩高管的道歉,别光看热闹。

这是小米在用最贵的广告费,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关于“敬畏之心”的公开课。

而那几位拿到“纪念版”SU7的车主,也别太上火。

等过几年,小米真成了气候,你跟朋友喝酒的时候,完全可以拍着胸脯来一句:“想当年,雷军手下那俩大将,还得亲自上微博给我赔不是呢!”

你看,这事儿,是不是又有点“赚了”的感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