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第一批买新能源车的朋友,最近还好吗?
我猜不太好。
尤其是那些在2016年前后,怀着对未来科技的美好憧憬,冲进4S店当了“早鸟”的勇士们。8年过去了,车还在,但电池多半已经拉了胯,续航打个对折都算对得起当年的革命友情。你去问他车怎么样,他大概率会挤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然后反问你一句,加油是不是又涨价了。
别笑,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电池衰减问题,也不是一个换电池要花多少钱的家庭账本问题。你那个朋友,连同他车里那块半死不活的电池,正站在一个千亿级市场的风暴眼。只不过,他是那个被风暴即将卷走的人,而真正站在风暴里淘金的,是另一群人。
你以为的电池报废,是电子垃圾;大佬眼里的电池报废,是“城市矿山”。一座座流动的,富含锂、钴、镍的矿山。
这个矿有多大?数据是冰冷的,但钱是滚烫的。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据说摸到了480亿。这个数字听着还行,但真正吓人的是增速。官方预测,到2030年,退役电池量会是今年的10倍以上,直接干到350万吨。按照现在的金属价格算,这堆“垃圾”里能扒拉出来的真金白银,稳稳超过一千亿。
朋友,从480亿到上千亿,只需要6年。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刚学会怎么用充电桩,人家已经把回收你电池的生意做成了下一个风口,不,是火山口。跳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是直接变成一个熟人。
所以,这千亿蛋糕,到底是谁在吃?怎么吃?
这事儿就跟人退休再就业一样,分两种。一种是身体还行,找个清闲的活儿发挥余热;另一种是身体垮了,直接火化,看看身上有没有金牙可以留给后人。
电池的“再就业”,行话叫“梯次利用”。
一块电池,只要健康度还在60%以上,就属于还有抢救价值。它跑不动汽车了,但带个小基站、给路灯供个电、或者变成你家阳台上的小型储能设备,还是绰绰有余的。这就好比一个从投行退下来的高管,虽然干不动IPO了,但去给大学生讲讲职业规划,依然是降维打击。
这事儿不是画饼,是真的有油水。福建泉州有家公司,一年就处理了200多吨退役电池,搞了点小型储能项目,直接创造了2300万产值。你算算,一吨电池就能榨出近10万块。这哪是收废品,这简直是印钞机。
到2030年,光这个“梯次利用”市场,就能切走300亿的盘子。所以你看,大佬们连你电池的“晚年生活”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那要是电池彻底不行了呢?体检报告显示,健康度低于40%,浑身都是毛病,别说再就业,挪个窝都费劲。
这时候就轮到第二条路了:再生利用。
说白了,就是大卸八块,熔回炉里,把里面的锂、钴、镍这些贵金属给提炼出来。这才是整个游戏里最血腥、也最核心的部分。因为这不仅仅是回收,这是在抢夺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命脉。
谁在干这事?当然是那几个名字你熟得不能再熟的巨头。
宁德时代的子公司邦普循环,就是这个场子里的头号玩家。去年一年处理了12万吨废电池,注意这个词,“定向循环技术”,听着就高大上。效果呢?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把一块电池几乎是渣都不剩地给榨干了,提炼出来的金属可以直接送回宁德时代的电池工厂里,变成新电池的一部分。
你看懂了吗?这叫循环,更叫闭环。
别人还在满世界找矿、跟海外矿主扯皮的时候,人家自己家里已经有了源源不断的“矿”。这在商战里,就像打拳击,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这一拳打的叫“供应链安全”。
这游戏好玩吗?当然好玩。另一个巨头格林美,已经跟比亚迪、蔚来等900多家车企搞上了合作,直接在你保养车的时候,就把回收电池的业务给办了。这就叫什么?这就叫“喂到嘴里”,渠道和资源全部锁死,让你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
那问题来了,普通车主在这场千亿盛宴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你猜猜你那块当初花了好几万的电池,最后能值几个钱?
答案是,仨瓜俩枣。
4S店会用一套你听不懂的话术,告诉你电池不行了,再给你一个“友情回收价”,然后转手就卖给了上面说的那些“正规军”。你以为你占了便宜,其实你是这个庞大产业链里,那个最没有议价权,但又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供应商”。
当然,有正规军,就必然有游击队。
在那些监管还没照到的角落里,无数小作坊也在疯狂抢夺电池资源。他们没有邦普循环的高科技,也不懂格林美的全产业链。他们信奉的是另一套法则。
什么法则?
手快、心黑、路子野。
他们用更灵活的价格从汽修厂、甚至直接从车主手里收电池,然后用最原始、最粗暴的方式拆解,取出最值钱的部分,剩下的就地一扔。这就是典型的“快种快收”模式,不求天长地久,只求瞬间暴富。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一是污染,二是危险。但挡不住它来钱快。
所以,你看,整个市场就是一场正规军和游击队的绞杀战。
这时候,监管的角色就变得特别微妙。国家当然希望市场规范,所以出台了一大堆标准和政策,扶持那些有技术、有环保意识的“白名单”企业,目标是到2030年,规范回收率要干到80%以上。
你以为这是在单纯地保护环境?
是,但也不全是。这更像是一场“招安”。通过提高门槛,把那些“瞎积薄发”的游击队挤出市场,让资源和利润,更稳定、更可控地流向那些“正规军”巨头。因为只有巨头,才能配合国家完成更大的战略目标: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所以,这盘棋下到最后,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
这场由“8年质保”到期引爆的千亿市场,表面上看是环保,是循环经济,是技术创新。但你把皮扒了看,核心就两件事:
一是资源战争。谁能控制回收端,谁就控制了未来电池生产的成本和命脉。
二是秩序重塑。巨头们在政策的掩护下,正在构建一个从新车销售到电池回收的完美闭环,将所有利润都锁在自己的生态系统里。
至于你,那个最早支持新能源的车主,你只是这场宏大叙事里,那个提供了第一块“矿石”的人。你贡献了你的真金白银,你的用车数据,最后,还贡献了你车里那块疲惫不堪的电池,然后旁观大佬们用你的“遗产”,开启了下一个更疯狂的资本故事。
是不是感觉,自己又一次,用肉身见证了历史?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