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又有一堆新车上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疑问,现在买车到底该怎么选?是继续拥抱传统的燃油车,还是抓住新能源这波红利?是要追求智能、科技,还是稳扎稳打、图一个省心?我觉得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但面对这一波集中上市的新车型,我还是想唠唠我的看法。
首先说说广汽埃安AION RT焕新款。650公里的CLTC续航,宁德时代的电池,3C快充、10分钟200公里、30%-80%只要18分钟,听着是真厉害。但你真开过电车的人都知道,CLTC那个表标续航跟咱日常开的实际距离,不一定能打得上多少折。什么空调、堵车、寒流、高速,那掉电可比自家手机还快。别人看到这些新数据都哇塞,我反而想问一句,“我们到底对电车的续航焦虑,能靠纯靠堆数字解决吗?”实际上,现在一大把纯电车都在往600甚至800公里冲,制造焦虑、再来缓解焦虑,玩的是情绪。但说到底,充电桩建设速度跟得上吗?你的生活半径到底有多大?真正一年能跑几回那650公里?
但是你要让我说,这款车有两点还是挺人性化的,一个是快充,电动车主谁不想少等一会快些走,一个是副驾零重力座椅。家用车,坐得舒服比啥都行。可你品品,家用纯电轿车,谁不盯着性价比?配置再好,价格要是够喜人,确实能盘活市场。不说别的,光是标配宁德时代电池、第三代碳化硅电机,就够人安心了。
再看同一天上市的东风本田 CR-V 30年荣耀款,主打就是“升级”二字。CR-V在国内市场就是一面旗子,家用、商用、老少咸宜,谁还没坐过几把CR-V?新荣耀款换了大屏,智能化系统,三个动力可选,思路还是宽。可你说,这些升级,真的值更多钱吗?是不是买菜车、通勤车就必须要“卷”到极致?反正我觉得吧,本田这一套稳中求变,也是在跟新能源们做差异化——你有你的科技、我有我的可靠。
说到豪华、情怀、性能,这波还有梅赛德斯-AMG GT 50。买这类的,根本不看参数表了,情怀比什么配置都硬。你去问问路上的车主,有几个不是“有钱任性”的?3.0T六缸,普普通通,但是那标志性的AMG调校、品牌滤镜在,你敢说它卖不出去?
9月23日,接力棒交到吉利星瑞东方曜、新问界M7、尚界H5手上。吉利星瑞东方曜,起售价不到十万,主打“智能”和“升级辅助驾驶”,这个价格打到家用入门市场里头,绝对能搅一搅浑水。现在吉利基本就是“技术下放”,咬准了年轻家庭也要智能、也要科技、安全辅助一条龙,甚至都不怕你挑刺。可我还是想问,大家真有那么多场景用辅助驾驶么?会开车都图个啥,图的是便宜,还是科技体验做噱头?
新问界M7,这真的是热点里的热点。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续航冲到1600公里、700公里,对标的明显是特斯拉、理想、蔚来那帮新势力。有人觉得问界就是华为的光环加成,其实华为深度参与造车之后,拉高了大家对智能座舱、车机生态的期待。但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点像手机行业当年拼参数、堆配置的味道。问题来了,消费者要的最终是服务还是科技?你造得再酷、体验再顺滑,没有售后保障行吗?路线选纯电还是增程,怕的还不是“充电难、维修贵、二手价虚高”?
同一天下市的尚界H5,其实跟M7是有点搭子属性的,都是主打“创新、智能、两条动力线路”,预售价差不多拉到17-21万。这个价位,中产以上家庭里挑来挑去,重点就在“智能体验、配置性价比”上。你要是真在意新能源“经济账”,“增程”还是个稳妥的选择。回头又问自己一句,大家买新能源到底图什么?交通工具、身份标签、环保情怀,还是在朋友圈占个先机?
9月24日,是领克 08 EM-P发挥时间。领克这几年干脆蹭到了“新势力”的那条道上,一辆比一辆更科幻,车顶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各种新名词都刷齐了。不差钱买领克08 EM-P,肯定是奔着科技体验、驾驶辅助、配置档次感去的。简言之,就是“花更少的钱,玩更高级的车”。你还别说,年轻人真吃这一套,比起油腻大叔,需要的是“更智能、更好玩”,有些人追的压根不是电池,是仪式感和参与感。
同类型的还有9月25日上市的领克 07 EM-P。同样的亮点配置,“小蓝灯”、激光雷达、辅助驾驶那套系统。其余如捷途X70L这种主攻“大空间、真七座、价格良心”,针对的就是家有老小、刚需家庭用户。问题是,大家要的是真七座、省油、便宜维修。国产品牌这两年就一个字,卷!五座、七座两开花,1.5T、2.0T多动力,价格还一压再压,别人还怎么混?
最后压轴的是9月28日的上汽通用别克至境L7。新能源品牌又添新丁,啥是“中大型增程轿车”?卖点纯电能跑302公里,增程解决续航焦虑。还是那句话,现在市面上一大波车型都在解决“里程焦虑”和“智能体验”这两件事。其实问题的本质说深了,是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共存,现在大家对汽车的期望已经不迷信什么合资、豪华,能带娃、能跑长途、能玩点智能,又不贵,谁便宜、谁真诚,谁就是赢家。
写到这,我想抛几个简单的问题给大家:下周上市这么多新车,你最在意的到底是哪一点?续航?舒适性?高科技?性价比?还是品牌光环?过去买车,讲究面子和牌子,现在就问一句,这玩意儿真值吗?能用五年成为老车不掉价、用起来省心呢?
归根结底,这一波新车扎堆上市,展现的是汽车厂商在转型升级中的挣扎和突破。新能源高歌猛进,有“国家队”政策撑腰,传统燃油车拼的是剩余价值和品牌信誉。看起来大家都在“创新”,实际上大部分还在用堆砌配置、拉低价格来冲量。谁都想堵住你的选择焦虑,可其实现实里没那么多高大上的选择题,买车就是交通工具,别迷信那些堆数字的广告语。
我倒觉得,咱老百姓买车,最主要其实还是“看得见、摸得着、修得起”,能让全家舒坦,不坑人、不坑人就是顶配。新能源也好,燃油也罢,科技再酷,不如用起来省事。如果现在的卷能倒逼车企把服务和品质往前多提提升一步,那倒也是消费者最大的胜利。
说到底,“新车上市”一年能凑好几波,厂商能卷天花板,咱老百姓买车可别冲动。配置永远有更新的,科技永远在迭代,但真正决定你开得开心的,还是平常用到的那点事。“别人家有的,我也要有”这心态,迟早得换成一句话:自己掏钱买的,就得给自己“花得值”的理由。你觉得呢?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