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多就能骑上宝马同款技术的踏板摩托车!最近上市的2025款无极SR4Max,就像一颗投入摩托车市场的深水炸弹,炸开了国产与进口的技术壁垒。这款车到底凭什么让宝马C400GT都坐不住了?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隆鑫和宝马的缘分,得从20年前说起。作为宝马在亚洲最大的合作伙伴,隆鑫不仅给宝马代工发动机,连C400GT的车架和部分机械件都是同一条生产线出来的。我有个修车的朋友拆开过SR4Max,发现变速箱里居然还留着BMW的标识,80%的机械件和宝马C400GT通用。这就好比双胞胎共用产房,虽然名字不一样,但骨子里流的血是相通的。
不过宝马也留了一手。协议里明确写着,隆鑫可以用硬件,但不能打宝马的旗号。就像借了件名牌外套,商标得剪掉。最明显的区别在电控系统:宝马用的是自家的DTC动态牵引力控制,能根据车身倾角微调动力;而无极的TCS就像急刹车,直接断油介入,虽然安全但不够细腻。用修车师傅的话说:“一个像温柔提醒,一个像粗暴警告。”
这次2025款最大的亮点,就是把价格打到了让人直呼“真香”的地步。PLAY版29999元,PRO版31766元,两者价差不到2000块,但PRO版多出的配置可太值了。电动风挡带记忆功能,宝马同款选装要8000块;三挡加热手把和坐垫,宝马装一套得6000块。算下来,花1767元能换来价值14000元的配置,相当于打了1.2折。这就像买手机,加个几百块升级顶配,体验直接上一个台阶。
动力方面,SR4Max的单缸水冷发动机能爆发出25kW功率,极速155km/h,比老款快了20km/h。实测80km/h后再加速,动力依然很线性,超车一点不费劲。油耗也很喜人,3.88L/100km的油耗,12.8L油箱能跑300多公里,市区通勤完全够用。但跑长途就得悠着点了,毕竟续航焦虑还是存在的。
不过这车也不是十全十美。骑过的朋友都知道,欧系踏板常见的“炒螺丝”声,SR4Max也没能幸免,传动系统的异响得定期保养才能缓解。KYB减震调校偏软,载人的时候容易触底,过个减速带得悠着点。还有电瓶设计有缺陷,停车后GPS还在耗电,停几天就可能打不着火。这些问题虽然不影响日常使用,但确实有点闹心。
在安全配置上,SR4Max可以说是越级了。盲区监测、后碰撞预警、变道辅助这些功能一应俱全,弯道辅助灯还能根据车身倾斜自动补光,晚上骑车安全感拉满。但和宝马比起来,还是差了点火候。宝马的DTC能根据倾角调整动力,而无极的TCS只能简单断油,紧急制动距离也比宝马长15%20%。就像自动挡和手动挡的区别,一个省心,一个得自己操心。
再看看市场竞争,QJ鸿350虽然价格相近,但逆向研发的硬件调校明显不如SR4Max。升仕368EK配置倒是高,但价格超过3.5万,还没有宝马平台背书。对于不同需求的用户,选择也很明确:城市通勤选PLAY版,基础配置足够用;长途摩旅就上PRO版,多花点钱买舒适性;要是特别在意品牌,那就咬咬牙上宝马C400GT,不过预算得翻倍。
隆鑫这步棋下得挺妙。通过代工积累技术,再反哺自主品牌,现在连宝马S1000RR的发动机都交给隆鑫代工了,说不定哪天就能看到十万级的国产仿赛。但国产高端化的路还很长,硬件可以复制,品牌溢价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宝马标到底值不值5万?这得看你愿不愿意为那20%的体验多花一倍的钱。
当国产车能用40%的价格实现80%的体验,你还会为剩下的20%支付100%的溢价吗?这不仅是给消费者的选择题,也是中国摩托车行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必答题。或许,无极SR4Max的出现,就是这个答案的开始。你对这款车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