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剖析一下奇瑞旗下的“新势力”——iCAR,这名字听起来就挺“潮”,主打年轻、有个性,按理说,在这个电气化、智能化浪潮席卷的时代,应该能乘风破浪,为奇瑞在新能源领域添砖加瓦,甚至冲击第一梯队。
可现实却令人扼腕,2025年下半年已至,iCAR旗下的几位“选手”,销量表现却如同“寒冬里的残雪”,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七月份,那数据曲线,简直是“断崖式下跌”,让人不禁要问:iCAR,你到底怎么了?
先来看看iCAR V23,这辆车被奇瑞寄予厚望,号称是电动化转型的“破局之作”。
“方盒子”的造型,无疑是抓住了当下年轻消费者对个性的追求,起售价10.98万,这价格在新能源市场堪称“一股清流”。
然而,市场反馈却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七月份销量为5622辆,看似尚可,但与六月份的6078辆相比,环比下滑了7.5%。
这“破局”之势,似乎还没来得及展开,就已经显露疲态。
更令人费解的是,V23虽全系标配了8155芯片,这可是现今车机系统的“高配”,理论上能带来丝滑流畅的交互体验。
但细究之下,去年12月上市的车型,其入门款竟然缺失了L2级智驾系统。
想要这“科技感”,还得加钱,11.98万、13.58万、14.48万的几款车型才配备。
这好比你期待一场盛宴,结果发现主菜还得自己去后厨加工,消费者心中的那份“期待”自然会大打折扣。
再来看iCAR 03,仅仅凭借10.98万的起售价,在当今新能源车市场确有一定吸引力。
然而,“便宜”二字背后,往往藏着对成本的精打细算。
iCAR 03在配置上的“吝啬”,成为了不少潜在买家心中的“一道坎”。
车机芯片,只有14.48万以上的车型才搭载高通骁龙8155,低配车型则使用骁龙6155,这性能差距,不可谓不明显。
L2级驾驶辅助系统,同样是14.98万起步的四驱长续航智享版才标配,其余车型要么选配,要么只能“望洋兴叹”。
这如同“画饼”,给出了诱人的价格,却在核心体验上设置了重重关卡。
更让人生疑的是,10.98万的入门车型,连前/后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等基础的被动安全配置都未能配齐。
更遑论前驻车雷达、透明底盘/540度影像、对外放电等当下许多车型已普及或可选配的功能。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画蛇添足”的反面——“画龙点睛”的缺失,用最低的门槛,换取了最“基础”的配置,消费者心中的算盘,自然会打得更精细。
“自相残杀”的困局:V23上市,03销量“断崖式下跌”
雪上加霜的是,iCAR V23的上市,并未能为iCAR品牌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反而似乎成了03的“掘墓人”。
数据显示,V23推出后,03的销量便开始“急转直下”。
七月销量仅682辆,环比六月(841辆)下滑18.9%。
而与去年七月4197辆的辉煌相比,更是同比暴跌83.75%!
这场景,如同“兄弟阋墙”,新生的力量非但没有壮大队伍,反而将老将拖入了泥潭。
新车未能带动整体销量,反而“内耗”严重,这产品线规划与市场推广的策略,着实令人费解。
“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何iCAR步履维艰?
按理说,奇瑞这棵“大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资金与技术支持,iCAR本应如鱼得水。
然而,现实却是,“温床”之上,却未能培育出茁壮的幼苗。
从产品布局的疏忽,到品牌营销的乏力,iCAR在市场上的“存在感”着实不高。
大众消费者对iCAR的认知度,依旧模糊不清,品牌故事未能深入人心,这“品牌力”与“市场认知度”的匮乏,才是iCAR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产品节奏与市场脉搏,iCAR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
虽然iCAR也意识到了问题,迅速推出了中大型SUV iCAR V27,试图填补市场空白。
然而,20万级的新能源SUV市场,早已是“群雄逐鹿”,竞争白热化。
无论是比亚迪唐、问界M7,还是其他实力强劲的选手,无一不是身经百战,各有杀手锏。
iCAR V27能否在这片“红海”中开辟出一片天地,仍然是未知数。
究其根本,问题何在?
定位与定价的“失焦”: iCAR试图抓住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但实际的产品配置与定价策略,却未能精准触达消费者的“痛点”。
10.98万的起售价,虽然有吸引力,但阉割的关键配置,削弱了其“性价比”的光环。
而要获得更全面的体验,价格又迅速攀升,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定价真空”。
“同室操戈”的内耗: V23的上市,并未有效带动iCAR品牌的整体销量,反而对03形成了强大的“替代”效应。
这暴露了iCAR在产品线梳理和市场推广上的不足,未能形成合力,反而内耗严重。
品牌声音的“微弱”: iCAR的市场声量不足,营销策略的缺位是重要原因。
缺乏有力的传播,未能构建清晰的品牌叙事,消费者很难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情感连接。
对市场变化的“迟钝”: 汽车市场瞬息万变,尤其是新能源领域。
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对智能化、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升。
iCAR作为后来者,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并持续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是其面临的紧迫课题。
这情形,恰似“鸿门宴”,虽有筵席,却暗藏杀机。
iCAR的“年轻化”尝试,可谓步履维艰。
即便有奇瑞这棵“大树”的荫蔽,若其果实无人问津,再好的资源也只是“空中楼阁”。
未来,iCAR将何去何从?
是继续在“摸索”中前行,还是能寻得“破局”的关键?
10.98万的起售价,又能吸引多少真正为“价值”买单的年轻消费者?
iCAR V27能否在20万级SUV市场的“绞肉机”中站稳脚跟?
这些疑问,如同一把悬在iCAR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警示着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任何疏忽都可能被无情淘汰。
回溯过往,多少品牌曾怀揣“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壮志而来,最终却“销声匿迹”于历史的尘埃。
iCAR,你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市场从不因你的“年轻”与“个性”而手下留情。
正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消费者真正看重的是扎实的产品力,是能触动心灵的品牌价值。
iCAR,前路漫漫,愿你能在这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而非原地徘徊。
你对iCAR的未来有何看法?不妨畅所欲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