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新能源车好,我就信了。毕竟,朋友圈里各种省油又环保的广告铺天盖地。我也算看了不少评测,觉得技术成熟了,续航多了,充电也慢慢便利了。于是,去年年底买了辆纯电SUV,号称续航能到520公里(别跟我说标定值,我都不信,我就按每天上下班、周末短途跑需求,觉得够用)。开了几天,发现电池和预期还挺贴合的,但长途自驾这事,真就不是科学能扛得了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算了下距离。去年国庆我带父母从城里出发,想去个偏远的小旅游点,说实话,心里是有点小期待的。结果第一天,显示续航还能剩下360公里,自己心里暗想,行,充满电还能跑个大半天。这电池,确实像说的那样,早上在充电站充到95%,平时还会观察一下剩余电量,都在70%以上。
没想到捅了马蜂窝。路上一路电量掉得快得惊人。高速开着开着,发现一下子就掉到40%了。都没怎么开空调,车里都凉快着呢。偏偏到午饭点,我(这是事实,谁叫前几天吃辣椒多)手里夹着个热腾腾的包子,空调还在开着,续航猛地掉快一倍。我的第一反应:这是虚标续航吗?还是电池活泼得太不争气?以后估计得把空调关了,头也不回走完。
你们知道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我在车里还拍了不少细节:那个充电桩,老旧得都快贴着废品回收了。有次看到个220V充电桩牌子,我还以为是普通插座,结果是个快充接口。价格嘛,短途充电平均两块一度电,长途那叫养命钱。想想,我一小时充电,差不多能补40公里左右的续航——这是在理论值上。实际操作中,排队时间、充电速度都像是在比速度。
你是不是觉得我话说得偏了点?镇上的充电桩,老早就排成长龙,排队半小时,充电还得等候。前面那辆SUV,车窗关得严严实实,司机还在玩手机。我过去敲了敲窗:还要充多久?他说:还得至少半小时。我心里一阵苦笑。好不容易有点电,赶紧又插上,转头看时间:已经中午12点半了。吃个饭都成奢侈。于是,忍着饿,站在车旁边买了个面包、喝了瓶水。幸运的是,充电到80%的时候快充就变慢了,说实话,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也得等,好快啊?还不如早些踏出下一步。
下午天开始变阴,一场大雨突如其来。雨刷器拼命刮着,视线变模糊。空调还得开着,因为车里潮得不行,车窗雾气都结了。我真的是怀疑人生:这是省油省心吗?续航线掉得更快了,一公里掉两公里,像是银行账户余额被偷走似的。我换了个办法,跟在后面大货车屁股后面走,心想:慢点,天还黑着呢,大不了在天黑之前赶到下一站。
到了晚上六点,天都快黑透了。导航显示,剩余电量只够50公里,而我只剩60公里续航。空调关了,窗户开得只留那么点缝,雨水沿缝飘进去,车里滴答滴答,冷飕飕的。正等着充电,结果发现充电桩全部故障或被占。那辆跟我一起排队的SUV司机,肆意玩手机,居然还说:还得等等,最少半小时。我津津有味地盯着滴水的车窗,脑子里盘算着:这一路算下来,光排队就耗费了两小时。
我想:你说,电车的便捷在哪?其实都不大明显。尤其是那点续航,根本扛不住长途。你会不会觉得,我这事是极限挑战?还真不是。估算下来,单程700公里,不开其他因素,快充也得七八小时,休息、排队再加上堵车,基本上不可能在天黑前到家。
到了县城的充电站,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还好灯光还算亮,充了个电,打着盹。醒来,续航剩下只有50%。正想着继续,天已经亮了。一路上,公里数看的越来越少,电量愈发紧张。快到家乡的乡村路段,路坑坑洼洼,那坑得要命。总算在凌晨三点半,到家门口,那刻,真想摇摇头:这电车,还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跟燃油车平起平坐?
你们是不是想问:这次体验让我真真切切意识到,新能源车长途跑,距离和天气因素都得提前谋划。我当时还在想,明明标称续航那么多,实际用起来,差几十公里就会变成渡劫。(这段先按下不表)
买车都要考虑实际用车场景。从我这次经历来看,城市代步,新能源车是真的方便且省事;但一到长途,省油、省环保的梦想就变成了一场漫长的考验。有人说,跑这1500公里,有没有可能?我打个比方,假如我不考虑休息,纯粹跑满续航,时间上可能得比开油车多出两到三个小时。
对比一下,同价位普通燃油SUV,油耗5L/100公里,油钱少说也得几百块。新能源车,充电桩少、排队长、耗时间,可能比想象中省时省心还差点意思吧。对了,你觉得充电网络会不会再成熟点?还是像我一样,还是要花冤枉钱排队排成梗?(这段可以留点悬念)
也不能全怪车。大部分折磨其实是在我们没有提前规划好的情况下,突遇天候和排队,才会觉得人生苦短。我刚才翻了下相册里那个充电桩的照片,还是那破旧不堪的样子。要不是我一时间想不通,或许早点换个充电地点,整个过程还能顺一点。
其实我也在想,很多买新能源车的朋友,是不是都没想清楚,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用场景。平时代步、上下班,就算充电繁琐点,也还算接受;但如果要追求长途自由,那还得额外考虑充电规划以及临时应变。这事,真不能只看表面续航多长。
问一句:你们觉得,将来开新能源车长途旅行,会变得更顺畅吗?还是说,这还得磨炼我们这些未来的车主?我自己是觉得,技术是要不断完善,但心理预期先得调整。反正,我这次经历,算是给我自己上了一课:省油不省心,这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
---
你们觉得呢?城市里开新能源车,哪个细节还特别坑?(不说还是别有用心的广告商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