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国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家里都添置了小汽车,这确实是件好事,出门办事、周末郊游都方便了不少。
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在许多小区和单位的停车场里,总有那么一些车,好像被施了“定身术”,一个星期、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都纹丝不动,车身上落满了灰尘,看起来就像个被遗弃的“大玩具”。
很多车主觉得,车子嘛,开得越少,磨损就越小,里程数低,以后卖车还能保值,这不就是一种爱护吗?
平时上班坐地铁、骑电车,省油又环保,把车供在车位上,感觉是把最好的东西留到最需要的时候用。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咱们就得好好聊聊,这种“静养式”的爱车方式,到底是对车好,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对爱车进行着一场“慢性伤害”。
咱们得先明白一个道理,汽车这个东西,它是个精密的机械和电子集合体,被设计出来就是要动的。
就像一个运动员,你让他天天训练,他身体倍儿棒;你要是让他天天躺着,那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各种毛病就都找上门了。
汽车也是一个道理,它不怕你天天开,就怕你长期放。
这可不是危言耸耸,很多老司机都说,长期停放对车的损害,甚至比天天跑长途还要大。
咱们就来一步步看看,当你的爱车在静静“享受”岁月静好时,它的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着哪些你看不见的变化。
最先出问题的,往往是那个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件——电瓶。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尴尬情况:出差或者旅游回来,着急用车,结果钥匙一拧,车子毫无反应,或者只是仪表盘微弱地闪了两下,然后就彻底“罢工”了。
这时候人就懵了,我走的时候明明都检查好了,车灯、音响全关了,怎么会没电呢?
其实,就算你把车子熄火锁好,它也并不是完全断电的。
为了让你的遥控钥匙随时能解锁车门、为了防盗系统时刻保持警惕、为了行车电脑能记住你的各种设定,车辆内部始终有一股微弱的电流在流动,我们管这个叫“暗电流”。
这个电流虽然小,但架不住日积月累。
一块状态良好的新电瓶,在正常暗电流的消耗下,停放两三个星期,电量就可能低到无法启动发动机了。
如果是在冬天,低温会大大降低电瓶的化学反应活性,储电能力下降,可能一个星期就亏电了。
要是你的电瓶本身就已经用了两三年,有些老化了,那情况就更不乐观。
所以,别再奇怪为什么停了半个月车就打不着火,这其实是正常现象。
要想避免这种麻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隔一到两周,就把车子启动一次,并且不能只是点着火就立马熄灭,那样对电瓶是二次伤害。
最好是让发动机原地怠速运转个十五到二十分钟,或者开出去溜达一圈,让发电机有足够的时间给电瓶充充电。
如果真的要出远门,一停就是两三个月,那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电瓶的负极接线柱给拆下来,彻底断开电源,等回来再装上就行。
说完了看不见的电,咱们再来看看看得见的轮胎。
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那些长期停放的车辆,它们的轮胎接触地面的那一块,是不是总感觉有点“压扁了”?
这可不是错觉。
轮胎是橡胶制品,它有弹性,但也有记忆性。
当一两吨重的车身,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压在轮胎的同一个位置上,这个位置的橡胶就会因为持续受力而产生永久性的变形,专业上叫“驻波变形”。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圆轮胎,被压出了一个平底,变得不圆了。
等你再把车开起来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车子有规律地“一颠一颠”的,方向盘也可能跟着抖动,就像骑着一匹瘸腿的马。
这不仅严重影响驾驶的舒适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持续的震动会对车辆的悬挂系统、转向拉杆等部件造成额外的冲击和磨损,存在安全隐患。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准备长期停车前,把胎压打得比标准值稍高一些,比如标准是2.5bar,你可以充到2.8bar,这样轮胎更“硬朗”,抵抗变形的能力就更强。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隔一两个星期,就前后挪动一下车子,哪怕只是挪个半米,让轮胎换个地方受力,就能有效避免这种“失圆”现象的发生。
接下来,咱们要深入到汽车的“心脏”——发动机里看看。
发动机的“血液”是机油,它的作用是润滑、冷却、清洁和密封。
很多人认为,机油只要不开车,就不会变质。
这个想法大错特错。
机油和我们吃的食用油一样,也是有保质期的,而且长期静置不用,比天天使用坏得更快。
一方面,机油里的各种添加剂和一些微小的杂质会因为重力作用慢慢沉淀,影响其性能。
更麻烦的是“乳化”问题。
发动机在熄火冷却后,内外温差会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在发动机内部凝结成微小的水珠。
如果车子经常开,发动机一热,这些水珠很快就蒸发掉了。
但如果车子长期不动,这些水珠就会慢慢积少成多,沉到底部的油底壳里,和机油混合在一起。
油和水不相容,经过反复的微小温度变化,就会被搅合成一种像奶茶一样的乳白色粘稠液体。
这种乳化后的机油,润滑性能几乎为零。
当你几个月后再次启动这台车时,这些“假机油”无法在活塞、曲轴等高速运动的金属部件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油膜,就会造成严重的“干磨”,那种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直接摩擦,对发动机的伤害是悄无声息且不可逆的。
所以,同样是建议大家定期启动车辆,让机油循环起来,利用发动机的温度把混进去的水分蒸发掉。
并且一定要记住,机油的更换标准是“时间和里程,以先到者为准”。
就算你的车一年没开一公里,但只要到了保养手册上规定的一年更换周期,就必须更换新机油,千万别为了省这点钱,最后搭进去一个发动机。
除了这些核心部件,汽车上还有大量的橡胶制品,比如车门窗户的密封条、雨刮器胶条、发动机舱里的各种软管、皮带等等。
这些橡胶件就像是汽车的“皮肤”和“筋骨”,它们最怕的就是“静止”和“风吹日晒”。
长期停在露天,紫外线、雨水、高低温变化都会加速它们的老化,让它们变硬、变脆,失去弹性,最后出现裂纹。
车门密封条老化了,关门声变得单薄,高速行驶时还会漏风;雨刮器硬化了,下雨天一刮就在玻璃上留下一片水痕,严重影响视线;发动机舱里的管路一旦开裂,漏油、漏水,那随时都可能让你在半路上抛锚。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长期停放的车辆最好能停在地下车库,避免风吹日晒。
如果没有车库,也可以考虑盖上车衣。
一个小技巧是,停车时可以把雨刮器立起来,避免胶条一直压在玻璃上,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最后,咱们再说说汽车的“粮食”——汽油。
汽油可不是白酒,不会越放越香,它也是有“保质期”的。
一般来说,汽油在油箱里存放超过三个月,品质就会开始下降。
因为它会和油箱里有限的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一些胶状的黏稠物质。
这些“胶质”会堵塞油路、汽油滤清器,尤其是会堵住喷油嘴上那些比头发丝还细的小孔。
结果就是,车辆启动困难,怠速时发动机抖得厉害,开起来感觉“没劲儿”,加速无力,油耗也会莫名其妙地增高。
所以,如果你预见到自己的车要停放很长一段时间,就不要在停车前特意去加满一箱油,留个四分之一左右的油量就够了。
这样下次用车前,可以加入大量新鲜的汽油,对变质的汽油起到稀释作用。
如果已经停放了很长时间,那么在去加油的时候,可以顺便买一瓶质量好点的燃油添加剂加进去,它能帮助清洁油路,改善汽油的燃烧状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