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路线争论,摄像头派硬刚雷达派,维修成本和政策变化令人纠结

说到自动驾驶,从前以为那是电影里的黑科技,现在看着朋友圈刷屏就知道,这事儿正往咱们头上飘呢。前脚刚看到某品牌又上市了打着“自动驾驶辅助”名义的新车型,后脚就看到马斯克大喇喇地开喷:“激光雷达?No!那玩意越装越危险,只有摄像头才是大王道!”你以为雷达这事儿跟你没关系?开玩笑,指不定哪天你刚摇到的新能源号,结果就得在马斯克和另一个激光雷达派老大之间做选择题。早知今日,当初读书应该多学点物理,现在好歹能看懂他们争得你死我活,为的是让我们的车更智能——还是更聪明地撞树?

先问问各位开车的小伙伴,你坐的那辆车现在配了几个“眼睛”?左拍拍右拍拍,一圈下来,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差点没把保险杠变成“千里眼顺风耳”。马斯克带头反其道而行之,说,我家特斯拉只要摄像头,多余的感官坚决砍掉。理由很简单:纯视觉路线就是人本主义,毕竟地球人开车也就靠俩眼珠子,有哪个正常司机靠喷雾雷达定位?咱们要相信进化的力量。特斯拉的宣称是:雷达下岗,事故率,也“嗖”一下下降了。这逻辑,听着就像减肥成功全归功于吃了顿素的晚饭,至于那一周暴走十公里和失恋引发的饭量骤减,那都算天意。

可惜你刚鼓掌,马斯克就被另一派逮住:“要数据有数据,要证据有证据?你那看似动听的事故率下降,是不是全靠筛选口径?”你看,理工男虽然头发稀疏,逻辑却不飘,最爱咬文嚼字。另一头的Uber老板,一副“有钱任性就是哥”的架势,上来就反驳,激光雷达不是更保险么?新一代激光雷达模块跌到五百刀一枚,按中国人买菜秤斤论两的标准,差不多只比一套爆改大灯贵一点。你都花几十万买车了,这点安全不值么?反正几百刀买个心安,跟扫码进地铁口的防雾霾口罩一样,没准这种电子装备比身体健康还值得投资。

道理听着对,可是装多了,车厂又慌了。“传感器多了容易打架”,你以为这话是甩锅?真不是。比如,摄像头看见红灯闪烁,激光雷达却说前方畅通无阻,结果AI小脑袋一热:“人生岔路口,要不要刹车?”如果决策靠集体投票,那估计有一天你的自动驾驶福特会像股市韭菜一样,频繁集体恐慌或莫名狂飙。而且不管是什么传感器,坏起来都不是闹着玩的。修个摄像头两千,换个雷达三万,保险只理一半,剩下那部分留给你的钱包自觉补齐。科技进步的成本,最终也得靠“韭菜”给点肥料。

自动驾驶路线争论,摄像头派硬刚雷达派,维修成本和政策变化令人纠结-有驾
自动驾驶路线争论,摄像头派硬刚雷达派,维修成本和政策变化令人纠结-有驾

于是,特斯拉又祭出一招“硬件永远不如算法”。他们不是最近还去上海建了豪华超级计算机中心么?反正算力够多,再糙的摄像头也能修炼成火眼金睛。大数据补齐了硬件短板,你以为人眼毕竟只会看个大概,AI眼睛加上算力,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是那一串英伟达显卡换下来,电动机都得累抽搐,要不新能源车越开越贵,感觉钱都交给了能源公司和贴满logo的芯片。

自动驾驶路线争论,摄像头派硬刚雷达派,维修成本和政策变化令人纠结-有驾

激光雷达那边的厂商也不是吃素的——或者说眼看都快喝西北风了。毕竟特斯拉说不用,你还能找谁重仓这玩意?再看那些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股票就像早上三点的KTV气氛,越来越凉。公司前脚信誓旦旦宣布固态雷达能比头发丝还耐用,后脚又在会议室算“下一波裁员从谁开始”。资本市场本来就喜欢站队——你选择了X,别人自然要押宝Y,请问大家都不务正业,到底谁能守得云开见月明?需要提醒的是,买激光雷达的车,坏了以后,售后维修也给你来一波“激光涨价”,体验一下科技生活的“无感胜有感”。

欧盟那边,一直怀揣“老大哥级”谨慎,对自动驾驶新标准犹犹豫豫,说认可以前,多测几年,先让车主自己负责试探政策底线。亚洲这边更有意思:深圳开了个头,允许无方向盘测试车敢上路,但留足后门,要求“小哥随时接管模式”,有种你大胆试,我随时收网的意思。那意思,大事儿留给科技,小命儿给人类护着。自动驾驶真落实了,可能最先需要的是心理疏导师,而不是工地保安队。

其实有个迷思,人类开车也就是带俩眼珠子,加个不靠谱的大脑,机器为啥不能只靠摄像头呢?反正AI吹牛吹得天花乱坠,说视觉识别已经碾压老司机,但每次出事故还是得怪“大数据还不够全”。科学家倒挺自信,说人类90%的驾驶决策靠视觉,剩下的10%留给耳朵和鼻子——当然耳鼻喉科医生表示抗议,毕竟马路上没那么多黄豆腐味。可人不同啊,边开车还能八卦隔壁司机的小动作,遇到突发情况会抽搐一下方向盘。AI那点聪明,得靠全地球喂数据,撞过一百次橡皮鸭,才能学会见鸭就刹。

自动驾驶路线争论,摄像头派硬刚雷达派,维修成本和政策变化令人纠结-有驾

自动驾驶事故,正好给这派新科技上了生动一课。有的车因为“传感器理念不合拍”,A说没障碍,B说有危险,结果“齐心协力”把车送进保险公司。不过也有AI堪称机灵的案例:某国产车靠摄像头看到突然窜出的狗狗,刹车及时,激光雷达那次还迷迷瞪瞪放了水。你说这不跟人类驾驶一样,强在时灵时不灵,有时能拯救全车,有时一头就扎进排骨面摊。

豪华的赌局开始了。特斯拉一门心思走视觉“文艺路线”,Waymo那一派搞多传感器“玄学连招”,供应商跟着操碎了心:有的骄傲卖算力,有的转身推雷达,反正“树挪死人挪活”,先把概念投到投资人心坎里,他们信就管饱。可别忘了,无论摄像头还是雷达,最后全都指着“普通老百姓”买单。科技钱好赚,买保险、修车、技术升级的钱都是割韭菜不留根。合同写着“迭代升级”,实际是“别停下,否则全车报废提醒”,消费者越开自动驾驶越有被“技术裸奔”的既视感。

每回看车展,卖点都升级了:上次拼大屏,这次赌自动驾驶。哪天的广告词还能再野一点,比如“我们这车开过百十种动物,撞过五十种路标,特斯拉和Waymo各收徒五千名,传感器武林风云再起!”别笑,家用车都快变成车载医疗和安全科技实验室了。到头来,谁都说自己的路线安全,不贵,好用。韭菜车主们唯一希望就是别做“小白鼠”,万一被软件升级坑出后遗症,又不知道该找谁哭。

汽车行业最讲江湖义气,说白了,谁都想当那“全村最靓的仔”。这场自动驾驶的赌局,台上高手你来我往,台下韭菜早晚买单。政策今天鼓励创新,明天立马收紧,技术刚普及,新一代就“软硬件兼修”要求你买新款。全都不想当下一个被淘汰的苹果4S。谁路线对谁路线错?谁命大谁命苦?横竖一通吵,最后还得看事实拍板。但对普通人来说,还是那句话:买车选自动驾驶,别只信广告多香,毕竟再智能的“武林秘籍”也得考虑钱包和人命。要不等哪天家里小区门口停满没方向盘、没司机、没大脑的车队,反倒怀念当初什么都靠人眼,最多吐槽导航只会“直行五百米,掉头”。

所以,别太把自家车当麻省理工实验田。科技的尽头也许不是智慧,而是大家一起笑着交智商税。反正拍板的是专家,买单的是咱们,地球上最贵的不是超级芯片,而是一颗勇于试错的韭菜心。等下回马斯克又造出啥新花样,不如先掂量下自己家电动车的电池续航吧,毕竟这些看似遥远的争论,最后都能变成钱包上的小窟窿。你问选激光雷达好还是摄像头好?不如问问:哪家维修更便宜,哪天算法出Bug能不能帮我赔油钱。

自动驾驶路线争论,摄像头派硬刚雷达派,维修成本和政策变化令人纠结-有驾

自动驾驶的未来未必值得期待,毕竟人类千百年来开车翻车,靠的都不是算法,而是天命。至于现在,假如摄像头能看穿人心,马斯克也不用吵科技路线了。等春暖花开,有没有激光雷达,咱们都要各自努力在生活路口提前刹车,不然科技再先进,也架不住“人傻钱多车速快”,那才是真的危险。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