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换电VS半小时充电:蔚来砸几百亿建的护城河值不值?

刷到李斌最近在微博直播的画面,他穿着件蓝衬衫,站在合肥新桥二工厂的车间里,背后是流水线机器人在动。弹幕里有人刷“李总又开始画饼了”,他倒也不避讳,直接对着镜头说:“咱蔚来亏的钱都在明面上,财报干净得能当教科书。”

这话听着实在。现在造车的谁不喊亏?但能把账本摊开让人看,还主动说“钱都花这儿了”的,蔚来算头一份。我翻了翻他们的财报,累计亏损超千亿——这数字搁普通人身上,够在三四线城市买几百套房子了。但李斌说,这钱没喂给“战略泡沫”,全砸在研发和换电网络上。就拿研发来说,到2025年一季度,已经砸进去快600亿。什么概念?我老家县城修条主干道也就两三个亿,这600亿够修200条路了。

有人可能犯嘀咕:这么多钱就买了堆“看不见”的技术?李斌早料到有人这么想,他举了个例子:蔚来的研发投入全算成当期费用,财报上无形资产才400万美金。啥叫无形资产?说白了就是专利、商标这些“虚”的。别的公司可能把研发投入包装成“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好看得很,但蔚来的账上,该花的钱都成了车间里的设备、实验室的代码、换电站的钢材——你去看他们的换电站,全国几千个,每个站都能看见工人检修、电池码放得整整齐齐,这哪是虚的?

3分钟换电VS半小时充电:蔚来砸几百亿建的护城河值不值?-有驾

说到换电,我有个朋友买了蔚来ET5,上周刚体验了换电。他跟我吐槽:“换电确实快,3分钟搞定,但总觉得这钱花得不值。”结果上周末他开车去郊区,半道上充电桩排队半小时,急得直拍大腿,突然就说:“还是蔚来的换电香。”你看,这钱花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关键时刻就成了救命的本事。李斌说,光换电技术就砸了几百亿,从电池标准化到机器人换电,从全国建站到和电网合作,哪一步不是烧钱?但现在看来,这钱没白烧——至少用户用着方便,企业也攒下了别人学不来的本事。

再看最近的财报,一季度营收120多亿,同比涨了21%,毛利率到了10%。有人可能觉得:“才10%?隔壁理想都15%了。”但别忘了,蔚来的车均价高啊,ET7、ES8这些车,一台四五十万,卖一台的毛利能抵别人两台。更关键的是,李斌说四季度要盈利——这可不是拍脑袋说的。他掰着手指头数:四季度要推新车型,技术量产上车能提毛利率;乐道、萤火虫这些新品牌卖得好,销量涨了规模效应就上来了;管理上还在砍成本,去年连办公室地毯都换薄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6月份的交付数据也给了底气:24925台,同比涨17.5%。乐道这个新品牌,首月就卖了6400台,比我预期的高多了。我有个做汽车销售的哥们儿说,乐道的车设计更年轻,价格更亲民,好多家庭用户看了都说“比预期便宜”。加上3月份合肥国资又投了33亿,钱袋子鼓了,底气自然足了。

不过话说回来,造车这行像种果树。前几年挖坑、施肥、浇水,看着没结果,甚至还往里搭钱。等到第四年第五年,果子熟了,前面的投入才见效。蔚来的研发投入就像在挖坑施肥,换电网络像铺灌溉管道,这些现在看着都是成本,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别人学不来的护城河。我之前担心换电模式会不会被电池标准统一“干掉”,但后来想通了——就算以后电池标准统一了,蔚来的换电站也能改成兼容模式,毕竟用户用习惯了3分钟换电,谁愿意等半小时充电?

有人觉得蔚来“太实在”,不像有的公司把亏损包装成“战略性投入”,听着高大上。但我觉得,这种实在反而更踏实。就像买菜,摊主明码标价说“这菜进价10块,卖12”,比那些喊“有机种植、爱心菜”贵20块的实在多了。买车也一样,用户要的不是花里胡哨的概念,是开起来顺手、修起来方便、用着省钱。蔚来的钱花在研发和基建上,最后都变成了更智能的车机、更方便的换电、更安全的电池——这些才是用户能实实在在摸到的好处。

至于四季度能不能盈利,我打算搬个小马扎等着看。要是真成了,那蔚来算是熬过了最难的阶段;就算没成,至少账上每一分钱都花得明白,也比那些“糊涂亏”的企业强多了。毕竟在造车这行,能活下来的从来不是最会“讲故事”的,而是最会把钱花在刀刃上的。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