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打算换车,刷短视频看测评、逛论坛查口碑,结果越看越懵 —— 有的说某款车续航能跑 600 公里,实际车主吐槽最多跑 450;有的账号把 A 车吹上天,转头就把同价位的 B 车骂得一文不值;更离谱的是刷到个 “内部消息”,说某车企要倒闭,吓得我差点放弃心仪的车型,后来才知道是有人故意编的谣言。相信不少准备买车的朋友都遇到过这种糟心事,不过现在好了,工信部、网信办等六部门联手出手,要花 3 个月整治汽车圈的网络乱象,以后咱们看车选车终于能少踩点坑了!
先说说那些最让咱们消费者头疼的套路,简直防不胜防。就拿 “测评” 来说,本来想找个客观的参考,结果刷到的不少都是 “收钱办事” 的 —— 有的测评人拿着车企的钱,只说优点不提缺点,比如某款车明明刹车偏软,视频里却只字不提,光夸加速快;更过分的是有账号故意要挟车企,不给 “合作费” 就发负面视频,哪怕车子没任何问题,也能编出 “异响”“故障” 的假料。我朋友去年就差点上当,看了个 “避坑指南” 说某 SUV 油耗高得离谱,转头买了另一款,后来才知道那个 “避坑” 视频是竞品车企花钱做的。
还有那些真假难辨的 “数据” 和 “消息”,也特别误导人。有的平台上全是 “某车月销破万” 的软文,实际去 4S 店问,销售才坦言 “库存堆了不少”;更有甚者用 AI 做假图、编假新闻,一会说 “某品牌电池爆炸”,一会说 “车企要裁员停产”,搞得人心惶惶。我邻居本来定了辆新能源汽车,就因为刷到条 “该品牌要退出中国市场” 的假消息,硬生生退了订,后来发现是有人为了涨粉故意炒作。
除了骗咱们消费者,这些乱象还搅得车企不得安宁。有的品牌为了 “反击” 抹黑,不得不花钱请水军互撕,把本该花在研发、提升性价比上的钱,浪费在没用的 “口水战” 里;小车企更是惨,本来知名度就不高,被竞争对手恶意泼脏水后,直接没人敢买了。最后吃亏的还是咱们 —— 车企没心思搞升级,咱们能选的好车少了,价格还可能因为 “公关成本” 变高。
这次六部门的整治可以说是 “精准打击”。一方面要查那些靠造谣、抹黑赚黑心钱的账号和公关公司,不管是收了钱吹虚假彩虹屁,还是故意编负面逼车企 “交保护费”,都要揪出来处理;另一方面也要求平台管好内容,比如识别出 AI 做的假测评、假新闻,直接打上标签提醒咱们,还得畅通举报渠道,咱们刷到可疑内容能直接投诉。而且不只是查账号,要是发现是车企在背后搞鬼抹黑对手,车企也要受罚,这样一来,谁也不敢随便乱来了。
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波整治真是 “及时雨”。以后看汽车测评时,不用再猜 “是不是收了钱”;刷到所谓的 “内部消息”,也能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假;车企不用再花冤枉钱搞公关,说不定还能把成本降下来,给车子加配置、降价格。不过咱们自己也得留个心眼,选车时多去 4S 店试驾,多问问真实车主的体验,别光信网上的一面之词。
总的来说,汽车圈的网络环境干净了,咱们买车才更放心、更省心。希望这次整治能彻底刹住这些歪风,让车企专心造好车,咱们能明明白白选好车。要是你也遇到过被网络汽车乱象坑的情况,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一起等着看整治后的好效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