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两证”或成定局,高速公路也可能免费?老司机直呼:不公平

上周五,交通运输部例行发布会上,一则消息引爆了全网讨论:交通运输部正在研究"取消驾驶证和行驶证实体证件"的可行性,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分步推行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件。更令人瞩目的是,会上有记者问及"是否考虑取消或降低高速公路收费"的问题,发言人表示"正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车型进行差异化收费方案的研究"。这两则消息迅速冲上热搜,引发了超过2亿次的点击量和83万条评论。许多老司机直呼:"拿证20年,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一天",也有人质疑:"为什么又是新车主受益?"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28亿辆,驾驶人数量突破5.1亿人。这意味着,几乎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持有驾驶证。如果"取消两证"政策落地,将影响超过9亿张证件,成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便民改革之一。政策推动的背后,是数字化浪潮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取消两证"实际上并非完全取消驾驶证和行驶证,而是用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件。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解释,公安部门已在全国31个省份的"交管12123"平台上线了电子驾驶证和电子行驶证,日均出示量超过1550万次。统计数据表明,2024年电子证照使用率已达到67.8%,比2023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电子证照的普及为取消实体证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推进的时间表已经明确。交通运输部计划分三步走:2025年6月前,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试点;2025年底前,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行;2026年6月前,基本实现全国覆盖。这一时间表比此前业内预期的2027年提前了近一年,显示了改革的决心和紧迫性。

取消实体证件的好处显而易见。交通运输部的分析报告指出,每年制作和更换驾驶证、行驶证的成本约为27亿元,取消实体证件后,这笔费用将大幅减少。对于车主来说,不再需要携带实体证件,减少了遗失、忘带的风险。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因证件遗失或忘带而被处罚的案件达到658万起,占交通违法总量的8.3%。

“取消两证”或成定局,高速公路也可能免费?老司机直呼:不公平-有驾

更令人关注的是,电子证照还将与信用体系挂钩。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未来将探索建立基于电子证照的驾驶人信用评价机制,对信用良好的驾驶人提供更多便利措施。"具体而言,驾驶信用评分在90分以上的车主,可能享受保险费率优惠、免检等多项便利。

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件并非中国独创。早在2018年,瑞典就推行了手机驾照系统;2020年,日本开始试点智能手机驾照;2022年,韩国实现了驾驶证数字化。美国也有14个州允许使用数字驾照。中国的这一政策变革,是跟随全球数字化治理趋势的重要一步。

不过,"取消两证"也面临诸多挑战。国家信息中心2024年发布的《中国数字治理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8.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年人对电子证照的适应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对此,交通运输部表示,将采取"双轨制"过渡措施,在电子证照全面推行的同时,保留实体证件的选择权,特别是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的报告指出,2024年国内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安全事件增长了23.7%。电子证照系统一旦遭到黑客攻击,后果将比实体证件丢失更为严重。为此,公安部已联合工信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投入87亿元升级交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与"取消两证"同样引人关注的是高速公路收费政策的可能变化。交通运输部发言人表示,正在研究"差异化收费方案",这一表述引发了"高速免费"的猜测。实际上,交通运输部的考虑更为复杂。来自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7.8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但高速公路债务规模也超过6.2万亿元。完全免费难以实现,差异化收费成为更现实的选择。

“取消两证”或成定局,高速公路也可能免费?老司机直呼:不公平-有驾

所谓差异化收费,主要考虑三个维度:区域差异、车型差异和时段差异。交通运输部的内部研究文件透露,西部地区特别是沿边省份的高速公路有望实现部分路段免费;纯电动汽车可能获得30%-50%的通行费优惠;夜间23时至次日6时的通行费也有望减免。这一政策旨在平衡财政压力和公共服务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方案引发了争议。按照现行规定,车辆需缴纳车辆购置税(购车价的10%)、每年的车船税(按排量征收)以及养路费(已并入燃油税)。高速公路通行费是在这些税费之外的额外支出。有网友质疑:"已经交了这么多税,为什么还要再交通行费?"交通运输部对此解释称,通行费主要用于偿还高速公路建设贷款、维护高速公路设施和支付运营成本。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约6580亿元,而高速公路维护和运营成本约4320亿元,剩余部分主要用于偿还贷款。按照现有收费标准和偿债计划,绝大多数高速公路需要20-30年才能收回成本。

争议的焦点在于实施差异化收费后的公平性问题。社交媒体上,一位自称开了15年车的老司机发帖称:"新规只对新能源车和西部地区优惠,我们老司机和东部车主又被忽视了,这不公平!"这一观点得到了超过47万点赞。交通运输部在回应中表示,差异化收费政策将考虑各方利益,不会"厚此薄彼",具体方案仍在研究中。

实际上,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在全球已有先例。德国对纯电动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直至2025年底;挪威根据车辆排放标准实行阶梯式收费;日本在夜间和特定节假日实行通行费打折。中国的政策变革借鉴了国际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

"取消两证"与高速差异化收费虽是两项独立政策,但背后体现的是交通治理理念的转变。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交通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指出:"这两项改革标志着交通管理从传统的管控模式向服务型、精细化治理转变,核心是以人为本、提升效率。"

“取消两证”或成定局,高速公路也可能免费?老司机直呼:不公平-有驾

电子证照的推广将带来交通执法模式的变革。公安部交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使用电子证照可将路检执法时间缩短43%,每年可节省执法成本约11.3亿元。交警可通过移动终端一键查询驾驶人信息,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减少人为干预可能带来的问题。

"取消两证"后,车主如何证明自己的驾驶资格?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介绍,驾驶人可通过交管12123手机应用出示电子证照,该系统已实现与全国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接,确保证照真实有效。系统还将引入人脸识别技术,防止证照被冒用。对于手机没电或信号不佳等特殊情况,系统支持离线出示功能,证照信息会预先下载到手机本地,确保随时可用。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证照的推广可能带来新的数字鸿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仍达26.3个百分点。对此,交通运输部表示将加强基层网络设施建设,并在乡镇设立电子证照服务点,提供查询和打印服务,确保政策红利覆盖全体驾驶人。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也将面临技术挑战。现有的ETC系统需要升级才能支持多样化的收费标准。中国公路学会的专家估计,全国ETC系统升级将耗资约34亿元,需要8-12个月完成。在此期间,可能出现收费混乱、通行缓慢等问题。对此,交通运输部表示将分区域、分阶段实施,确保平稳过渡。

公众对这两项政策的态度也存在分化。社会调查研究中心2025年3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对于"取消两证"政策,18-45岁群体的支持率高达92.3%,而60岁以上群体的支持率仅为63.5%。对于高速差异化收费,新能源车主的支持率为88.7%,传统燃油车主的支持率仅为47.2%。这种态度分化提醒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关注政策的包容性和过渡安排。

“取消两证”或成定局,高速公路也可能免费?老司机直呼:不公平-有驾

技术专家也对电子证照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清华大学计算机安全研究中心的分析显示,电子证照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系统漏洞导致的数据泄露、恶意软件截取证照信息、通信干扰导致的验证失败等。对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表示,电子证照系统采用国密算法加密,并引入区块链技术防篡改,安全性超过实体证件。系统已通过等级保护三级认证,能够抵御大多数网络攻击。

从经济角度看,"取消两证"和高速差异化收费将产生显著影响。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测算,这两项政策每年可为社会节约成本约362亿元,其中包括证件制作成本、交通拥堵减少带来的时间节约、执法效率提升等。特别是对物流行业,高速差异化收费预计将降低5%-8%的运输成本,有望减轻CPI上涨压力0.1-0.2个百分点。

从国际经验看,这两项改革顺应了全球智慧交通发展趋势。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发布的《全球数字治理报告》将中国数字交通治理水平排在全球第六位,预计"取消两证"和高速差异化收费政策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排名。国际道路联合会秘书长在最近的交通峰会上表示:"中国的交通数字化转型速度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电子证照和智能收费方面的创新值得全球借鉴。"

交通运输部强调,这两项改革将坚持"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在电子证照方面,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可以申请保留实体证件;在高速收费方面,会设置过渡期和补偿机制,避免利益受损群体的强烈反弹。这种渐进式改革路径体现了政策制定的审慎态度。

回顾中国交通管理的历史,从1986年第一本驾驶证诞生,到2024年电子证照全面普及,中国驾驶管理经历了从无证到纸质证件再到电子证照的完整演变。从1988年第一条收费高速公路通车,到现在探索差异化收费,高速公路运营模式也在不断优化。这两项改革是中国交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取消两证”或成定局,高速公路也可能免费?老司机直呼:不公平-有驾

这些变革不仅关乎方便与否,更体现了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从单一的管控向多元的服务转变,从粗放的标准向精细的差异化转变,从物理的证明向数字的信任转变,反映了社会治理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存在争议,大多数人仍对改革持支持态度。

对于普通车主来说,这些政策变化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未来上路将更加便捷——手机就是证件,高速费用可能更低。特别是对于驾驶信用良好、使用新能源车的车主,可能享受更多优惠。当然,这也要求车主提高数字素养,学会使用电子证照,关注个人信息安全。

交通运输部表示,将在5月底前公布更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电子证照推广时间表、差异化收费具体标准等。无论最终方案如何,这两项改革都将深刻影响每一位道路使用者,重塑中国交通治理格局。

回到开头提到的老司机"不公平"的质疑,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红利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毕竟,交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全社会的通行效率和体验,而非仅仅惠及特定群体。

你对"取消两证"和高速差异化收费有什么看法?作为车主,你更关心这两项改革中的哪些方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顾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