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走到这步!马斯克突然改决定、特斯拉迎来巨变,国产汽车又怎么办?什么情况?
一种非常微妙的气息,在汽车行业蔓延开来:很显然,智能自动/辅助驾驶,只是附加增值技术。至少有两个关键点的沟壑、跨不过去,就等于判了“新能源”电车“无期”!
可事实上,仅仅是“遥遥无期”的现状,恐怕就足以让整个“局面”变得难以收拾了。
2025年5月20日,外界质疑的两位“真正创始人”被迫离职后、变成了绝对“一把手”的 特斯拉 公司 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里夫·马斯克(Elon Reeve Musk)突然表态!
一方面,除非他 马斯克“死亡”……否则在未来5年时间,继续担任 特斯拉公司CEO。另一方面,马斯克 强调了“特斯拉“已经扭亏为盈”!
但实际上,却又让外界感到了十分的疑惑:
因为近日的 马斯克,刚刚通过其控制的 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对外宣布了 特斯拉 公司 正式终止“平价”电动汽车Model 2项目,而且是彻底的放弃了!
尽管说,马斯克 给出了“廉价汽车 无法 改变世界”的解释……
可还是要知道的是,不止是 最早在2020年提出了构想的“平价”电车Model 2车型!其它 特斯拉 车型,恐怕也会受到“战略转变”的影响,可能波及整个“新能源”电车市场!
因为,马斯克 坦言了 特斯拉Model 2 电车是“传统思维的产物”之际,也非常确定了特斯拉 公司的“未来”:AI人工智能、机器人。
这意味着,带动了国产电车产业链 完善的特斯拉,明显认为“电动汽车 没有未来”了!更加尴尬的地方是,一个需要审视的问题:国产汽车“被带偏”……又该怎么办?
又到底是哪两个关键点,促使了马斯克“不看好”电动汽车、迫使了特斯拉“换赛道”?
第一、
恰如各路网友和“电车 主”老生常谈的那样,放眼整个全球市场范围内,2024年 冲刺到了 70.1%份额的 中国品牌新能源车企,加速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百年之后”归来!
是的,一百多年前的 英国大街小巷,就有电动汽车存在了:充电桩、换电池。当时也尝试了这些技术方案,但还是“走到尽头”……重机械技术的 内燃机 油车发展起来了。
问题是,我们的国产电车所谓“加速普及”,并不止是百年电车“死灰复燃”的催动力。也似乎被认为,加剧了 激烈不堪的、牺牲利润的、不惜成本的所谓“低价竞争”局面?
当然了,很多被侃“咬碎了牙齿 往肚子里咽”、也不愿承认“电车不行”的车主们,恐怕是心知肚明、却又碍于“面子”等因素,不敢承认“国产电车”大部分低价 等于 低质……
至少当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除了极致要求高质量、但却相对“价格优势小”的 华为 技术赋能、鸿蒙智行车型 等,其它的所谓“平价”电车,都很难提一下整体质量。
比如说,增程车型 明晃晃的“阉割”高压油箱,空调组件 至今掩不住的“喷粉”问题,本来就是不断“压缩”成本的必然!
又哪来的“性价比”噱头?是不是,有些“雷米”毁行业 后遗症?
把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就再多提一句:小米 这样式 的都能“组装”电车叫卖了,供应链发展成熟、却依然“困在”低价“低质”竞争的车企,还想谈什么搞科研、技术进化?
在反复被质疑“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下,马斯克 突然改决定、终止 特斯拉 原本有望在2025年6月发布的“平价”电车Model 2车型,又何尝不是一种“及时止损”策略转变?
第二、
即使 内燃机“油车”早就发展到了“电气化”、进一步智能化的技术阶段,却依然阻挡不了所谓“汽车电动化、电车智能化”营销的堪称“狂轰滥炸”……尽管 技术路线 是对的。
然而,所谓“新能源”电动汽车,最大问题,恐怕并不是“智驾平权”!而是电池技术。
众所周知的是,在相关监管部门督促、制定的“电池技术 安全标准”新版 执行之前,各种的“性价比”电车、乃至是相对高价的“高端”电车,涉及电池技术的风险层出不穷!
除了磕碰会造成“短路”起火,所谓的“补能”充电、甚至是 静止停放,都有被发现源于 元器件、零部件 质量参差不齐,或者是更多因素,造成“热失控”的电池技术风险……
说白了,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来说,最重要的「电池技术」依然“大乱斗”:快充、闪充,高电压、大电流,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营销噱头,很难被认为“技术明确”了。
对,电池技术依然路线不明:
既有的技术 停滞不前、未来的技术 普及受阻,哪怕是“天天突破”的、被看作是“救世主”的固态电池技术,也更多被外界认为充满了“造势者”的幻想、一种产业化的幻象。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使是被侃“买电池 送车架”的“迪子”……又或是带动了产业链完善的特斯拉,在电池技术方面,也没有更好准备!
我们“超级大市场”尚且没有甩开“低价 低质”质疑的“极限竞争”,以及未来 电池技术 路线的前景不明,这两个关键点“拦路”了。
特斯拉公司,大概率也是意识到了:“沉睡百年”之久、如今“死灰复燃”的电动汽车,已经到头、没有未来?以及不太正常的竞争 肆虐不止…还有电池技术路线前景不明?
因此,马斯克 突然改决定,一边放弃“平价”电车Model 2系列,一边推动特斯拉公司“调头”转向了 AI人工智能、机器人,两个有潜力的领域,我们拭目以待“结局”如何!
也不禁要问一句,是不是意味着:国产汽车“被带偏”?又该怎么办?
作者:蔡发涛 | 百度百家号内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