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深蓝S05要在欧洲卖32万一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觉得这价格有点离谱?同样一款车,在国内才11.99万起,一出国就能卖到三倍价,还真替欧洲人捏把汗。同时也有人高呼:“国产车要‘反攻’外国了!”那问题来了,国产车真的有能力去打欧洲那些长年称王称霸的大牌吗?还是只是换了个地方重新开始“内卷”?咱们不妨仔细琢磨琢磨。
先说价格。为什么国内卖十多万出了国就变三十多万?有人会说欧洲市场税高、物流费也贵、配置要升级等等,这些加起来确实能让价格飞起来。可这账怎么算,怎么也不至于直接身价翻几番吧?其实这里面也有点门路。首先,欧洲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确实比前几年高了不少,很多政府还给购车补贴。但重点是,欧洲人的心理价位本来就比国内高,尤其对新能源汽车这种新鲜玩意儿。也就是说,在中国“都快要拼着赔钱卖”那一套,外国压根没得学。你卖32万,人家还觉得“合理”。那是不是国产车全都能用这一招“拉高身价”呢?这事儿还真得再讲讲。
说白了,中国的电动车这几年突飞猛进,靠的是啥?性价比,换句话说就是一分钱能买到两分货。而欧洲这些老牌汽车强国,以前一直自诩“技术控”“品质派”,什么奥迪啊,宝马啊,这些牌子在欧洲人心里根深蒂固。现在深蓝S05胆子大了,带着那么一堆科技配置、动力参数直接怼上去。有的人就问了,欧洲人会不会真的买单?
先别急着信国产车要颠覆世界那一套。虽然咱们的动力数据、科技配置,拿去和很多外国品牌一比,确实有种“秀肌肉”的味道。比如四驱版320千瓦的马力,拿来跟同级别奥迪、Smart一比,不光没怕,反而有点新霸主的那意思。可关键在于,“纸面实力”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买车这事真就这么简单吗?欧洲消费者第一关其实不是性能,是“认不认可你”。你哪怕再牛,别人一看产地是“中国”,心里多少会犯嘀咕:用料扎实不扎实?耐用靠谱吗?万一坏了谁修?配件哪里买?脑袋里一连串问号。卖车其实卖的是一整个系统,口碑、服务、渠道一样都差不得。别光看现在欧洲各国都在“去油车化”,以后还会对中国新能源车搞不搞新花样政策?没人知道。
再说回深蓝S05这一波操作。有人觉得这是长安的“野心”,要进军欧洲市场、三年八款新车、占领十个国家,一副要掀桌子的架势。你细想想,像不像以前《指环王》里那些勇士摇旗呐喊要远征魔多?但能杀出重围才是真的英雄。以前中国车不是没出去折腾过,吉利、比亚迪、奇瑞都试水过,能不能在欧洲站住脚,得一场一场地打。深蓝S05这次算得上是“先锋队”了,但欧洲市场风高浪急可没国内那么好拿下。
世界大环境也挺无奈的。欧洲本土的汽车品牌一个个都要“电动化转型”,大家都把“新能源”当成救命稻草。你一个国产新兵,想在狼窝里分块肉吃,别人能坐视不理吗?有人就说了,汽车一直都是欧洲经济的命根子,他们怎么会甘心让中国品牌‘攻城略地’?政策这一刀,啥时候砍下来谁都说不准,从补贴政策到关税壁垒,不见得哪天就变个调。
当然反过来说,中国车企就不能有更大追求了?不是,人家也看到机会了:欧洲人对新能源接受度高,很多小众品牌价格还死贵不接地气,这给了深蓝S05们“突围”的机会。万一用极高的性价比和实打实的体验打动一部分年轻消费者,再加上中国制造近几年大改观,“反攻”未必就是痴人说梦。但别忘了,从东南亚、中东到欧洲,每个市场玩法都不一样,光靠一招鲜没用。“国产车”要不是快速学习,灵活应变,光靠便宜和配置可不行。
我也想问问大家,凭什么总觉得“中国车出海脚踏风火轮,一夜之间就能盖过奔驰宝马”?中国制造牛起来了,这点得认。但欧洲一票消费者,买车的标准、用车的习惯,和国内有天壤之别。比方说对低温续航、对驾乘体验挑剔得很,凡事一步错,口碑崩得飞快。而打响一个好口碑,没个五年十年,真不容易。你现在标价32万,给人一种高大上错觉,但真要交付售后、产品耐用、迭代升级一步都少不了,稍不如意就可能被挑毛病。慕尼黑车展风风光光,能不能落地开花,还得看后头。
这时候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一辆车能造得好,不代表能服务得周到。售后团队在哪?零部件仓库在哪?突发故障瞬间反应能不能跟得上?别小瞧这一套,欧洲人买东西习惯用十几年,你要让人家死心塌地买单,服务跟不上别提“反攻”,撑死算“闪袭”。
退一万步说,哪怕深蓝S05在欧洲卖火了,其他国产车能不能复制?国内新能源打得火热,什么比亚迪、理想、小鹏、蔚来,每家搞的那一套越卷越狠,“卷价格卷配置”,消费者当然是最大赢家。可把这种打法放到国外,不小心就变成“两败俱伤”。更何况,中国不少车企的模式是在本土巨大的市场优势下摸索出来的,“以量取胜”,出海时一旦市场体量跟不上,供应链、渠道体系砍掉重练,这种“空降作战”难多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不是给泼冷水。国产新能源车出海,是迟早的事,也是大势所趋。咱们技术上确实有两下子,连马斯克都老在微博上cue“比亚迪卷王者”了。这一回深蓝S05打头阵去欧洲,是个好的信号:咱们有勇气,有准备,愿意去世界最难啃的市场竞争。也确实把国产车的故事讲到了欧洲人面前,这就是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升级。
那么未来谁能站住欧洲车市的C位?到底打价格战还是打服务战?能否在当地扎下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牌?这几个问题还得慢慢等时间作答。想称霸全球,牌桌才刚刚拉开,咱们中国汽车人如果能一边谦虚学、一边勇敢闯,那天就会真的到来。到时候,或许欧洲人也会像咱们以前望洋兴叹那样盯着中国汽车的独立LOGO说:“这才是真正的高端货!”
总之,深蓝S05欧洲卖32万,是国产车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试水”。泼冷水的人多,喊加油的人更多。归根结底,国产车能否“反攻”,不在于一时的涨价和声势,而在于能不能踏实做事,耐心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心。咱们要有点耐心,也要多点自信。别小瞧自己,但也不妨放低点姿态,毕竟,好戏才刚刚开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