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来了点新消息。10月9日,工信部网站上的新车型申报信息让人眼前一亮——Model Y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出现了。你知道吗?这款车的售价大概率会在28万左右,虽然还没官方公布,估算的,但结合特斯拉之前的定价策略,差不了太多。
我自己也是个铁粉,有时翻车间的事什么的都能听到点。不知道你有没有朋友在搞售后,去年我跟一个修理工聊天。他说:Model Y这车,除了价格,这车实用性还行,就是贵多了。说实话,这个贵,我觉得不光是价格,更多还是想买车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心理在起作用。
这次申报出来的这个车,外观基本沿用了现款。你注意到没有?前脸和车尾都用了贯穿式灯带,夜间看过去挺漂亮,但我跟朋友开玩笑说:这光带和它的屏幕一样,挺炫,实际用起来,能用几年还得看做工。左下角的Model Y+标识,倒挺像个加长版的感觉,但其实也就多了点设计感。
轮毂方面,提供19英寸和20英寸两个选择。你知道的,有些年轻人玩轮圈,追求个性。这里还能选黑色标识,少了点闪亮的银色,感觉更低调点吧。其实我在想,这种细节差异,主要还是为了满足不同审美的需求。有人喜欢低调,有人喜欢醒目。
动力系统上,225千瓦的驱动电机,可能大家没太注意。它的百公里加速大概5.9秒,最高速度201km/h。这个数据,跟同级别的燃油车差不多,很多消费者还是会看这个。新能源车能达到这个表现,算是基本足够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纯电续航,估计会超过800公里——这个差不多是估算得极为保守的一个值。
但这个800公里,我自己心里其实还存疑。市场上有厂商吹得更高点,比如说某某车号称900公里,但其实都没那么准。实际用起来,跑高速时会比标注的少个两三百公里。你知道的,高速差不多每小时保持100公里,算一下一般续航其实会缩水30%左右,说白了,实际续航可能在550到600公里之间。
(这段先按下不表)
关于这款车售价28万左右,到底值不值。其实我一直对特斯拉这种价格策略挺有兴趣。他们在不同市场,玩的是差异化。北美那边,Model Y和Model 3推出了标准版和基础款,售价格更低,像 Model Y标准版,价格直接跳到3万美元(体感,估算一下就是大概20万出头),而且取消了不少配置。比如玻璃天幕,过去很多人喜欢,觉得坐乘舒服,但有个修理工说:玻璃天幕坏了,修起来贵得很,一维修得7000块。所以,虽然好多年轻人觉得开车不用天幕更酷,但实际上,需求和修理成本,一直在扯。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这次申报的Model Y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如果和北美市场的基础版价格对比,差不多在28万,实际上,想给不同预算的人一个选择。
其实我一直觉得,特斯拉的产品线,越拉越长。去年我还琢磨,特斯拉是不是早就准备搞多版本策略,目标是稀释高端标签,让中端用户也能买得起。你知道的:比亚迪或者理想那帮人,推出不同价位产品,就能满足市场。而特斯拉,似乎也不得不跟进。
不过呀,也不能全盘否定。你看那次,特斯拉官网突然涨价,涨了几千块,反应比我预想得更激烈。有个朋友打趣说:这帮设计师,估计都睡不好觉,涨价还不补点配置。其实我也在想,特斯拉的成本控制是不是越来越紧了。电池原材料、芯片价格大涨,他们的毛利空间被压缩,想继续单一价格策略也越来越难了。
说到研发,咱们别光盯着车价。背后更关键的是供应链。今年供应链还挺乱的,芯片短缺、锂矿不好找,就像咱们超市里抢厕纸,车企也是这样。去年我那修理店跑过一次,听说汽车电池用料涨了30%,制造成本还是得克服一下。我猜,特斯拉可能会在某些细节上精简——算了,这又扯远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特斯拉还在不断试验新的东西。比如:汽车就是个智能终端,一直强调软件升级、自动驾驶。你也知道,大多数买车的人,还是关心实际驾驶体验。操控、噪音,或者座椅的包裹感。我刚翻了下相册,有辆Model Y的车主,发了个图,车内座椅像坐在沙发一样软,结果他说:这个座椅舒服得我都不想下车。这就是品牌调性的一部分吧。
但问题是,这些都容易变成养车的成本。我曾经帮朋友算过:百公里维护成本,估算下来,纯粹油耗和电费(假设你家在偏远点,没有快充服务),大概4块钱左右一公里。你要想用来跑长途,实际上,油电综合体感,差异也不算很大;就算纯电,补电费(每度电0.6元)算下来,汽车的能耗大概在20度/百公里,心算一下,不出意外,大约是12块钱。
但这个加起来,就得看你怎么用车。有朋友说:我走高速,每天跑个百八十公里,电费还行,但充电麻烦。我也觉得,尽管特斯拉充电网络很完善,但如果在偏远地区,找个快充停车点,还是挺麻烦的。特别是冬天,电池温度低,续航会缩水,心里还是有点小担忧。
(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次申报的Model Y版本更像是个补充线,让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凑合着用。这么看,特斯拉在满足多样化的也在试图打破价格迷思。也有人会质疑:是不是涨价、别的车也能卖得更好?其实我觉得,各家都在折腾,要么在技术壁垒,要么在价格策略。这场战,谁又真能稳打稳扎,还得时间检验。
这样的车,你喜欢吗?我倒觉得真正的难题,是怎么用车体验比价格更管用。对我而言,开着车,听歌、开窗、偶尔和朋友飙个车,这是日常的乐趣。你会为了28万的车,非得对比个半年试驾,还是更看重实际用起来方便、省心?这,可真是个问题。
(留个悬念,读者猜猜,下一个版本,特斯拉会出啥奇招?)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