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要来了,现在别急买电车,劝你再等等!

相信不少朋友现在都面临着一个挺普遍的困扰:自己手里的燃油车开着,看着满大街跑的新能源车心里也痒痒,但总觉得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

很多人心里都有个小算盘,那就是“再等等,等固态电池出来了,一步到位,买个最完美的电动车”。

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挺有远见的,毕竟固态电池被宣传得神乎其神,仿佛是解决新能源汽车所有痛点的终极答案。

但今天,咱们得坐下来,用大白话聊聊,这个“等”字,可能并没有您想的那么简单和乐观。

固态电池要来了,现在别急买电车,劝你再等等!-有驾

除非您现在的座驾是五年内的新车,车况良好,那您确实有资本慢慢观望。

可如果您的爱车已经陪伴您超过十年,那继续等下去的机会成本,可能就有点高了,或许先买一辆现阶段技术成熟的新能源车来过渡,会是更现实的选择。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让无数人翘首以盼的固态电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仙”技术,为什么大家都对它抱有如此高的期望。

首先,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一点,就是安全性。

现在我们开的新能源车,用的基本都是液态锂电池。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装满了易燃液体的“罐头”。

在日常使用中当然是安全的,但如果发生剧烈的碰撞,导致电池包破损,里面的电解液一旦泄漏,遇到高温或者火星,就很容易引发燃烧,这是大家对电动车安全最担忧的地方。

而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它把里面的液体换成了固体。

这个固体电解质有点像我们吃的果冻,是固态的。

这样一来,就算电池受到外力冲击变形甚至破损,也不会有液体流出来,从根本上大大降低了燃烧和爆炸的风险。

固态电池要来了,现在别急买电车,劝你再等等!-有驾

对于任何一个把家人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车主来说,这种安全感的提升是无可估量的。

其次,就是续航里程的革命性突破。

很多人对电动车的最大顾虑就是“续航焦虑”,生怕开到半路没电了。

这背后其实是电池“能量密度”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在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电池里,能储存多少电。

目前市场上,像比亚迪的第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大概在每升150到180瓦时;宁德时代技术更先进一些的三元锂电池,能做到每升200到300瓦时。

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固态电池一出场,这个数值直接就跳到了一个新的量级,起步就是每升350到450瓦时,一些实验室里的尖端产品甚至能冲到500瓦时以上。

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抽象,我们换个方式说。

现在市面上一款高端新能源车,配一块100度电的电池,官方宣传能跑七八百公里。

固态电池要来了,现在别急买电车,劝你再等等!-有驾

如果把这块电池换成同等体积的固态电池,由于能量密度轻松翻倍,那它的续航里程就能轻轻松松突破100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您从北京开车去南京,中途基本不需要停下来充电。

这种“一箱电”跑遍大半个中国的能力,将彻底终结所谓的续航焦虑。

再来,是充电速度。

固态电池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可以承受更大的充电电流。

搭配上未来的高速快充技术,完全有可能实现“充电十分钟,续航增加几百公里”的场景。

以后长途旅行,在服务区上个厕所、喝杯咖啡的工夫,车子就又能精神饱满地跑上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这便利性几乎就和加油没区别了。

最后,还有一个对北方朋友特别友好的优点,就是耐低温。

开过电动车的北方朋友都知道,一到冬天,电池续航就得打个对折,特别闹心。

固态电池要来了,现在别急买电车,劝你再等等!-有驾

这是因为液态电解质在低温下活性会大大降低。

而固态电池由于是固态电解质,受温度影响小得多。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它的工作温度范围非常宽,可以从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一直到零上120摄氏度的高温都能稳定工作。

这意味着,即使在东北的寒冬腊月,您的电动车续航也不会再出现“跳水式”下跌了。

听完这些,是不是觉得特别美好?

感觉新能源汽车的春天真的要来了,现在买车岂不是马上就过时了?

别急,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要骨感一些。

至少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固态电池还存在着几个非常致命的短板,让它没法立刻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成本高得吓人。

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都必须迈过成本这道坎。

固态电池要来了,现在别急买电车,劝你再等等!-有驾

目前的固态电池,无论是在生产工艺、原材料选择,还是在良品率控制上,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打个比方,现在的液态电池就像是机器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的服装,成本很低;而固态电池则像是高级裁缝手工定制的礼服,用料考究,工序复杂,价格自然昂贵。

目前,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大约是液态电池的2.5到3倍,一些还在实验阶段的产品成本甚至能高出5倍以上。

我们来算一笔账。

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原材料降价,现在液态电池的成本已经从前几年的每瓦时差不多八毛钱降到了四五毛钱,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电动车价格战打得这么凶,很多老车主感觉被“背刺”了。

而固菜电池呢,即便是按最乐观的估计,成本也要到每瓦时一块五到两块钱。

这还是建立在良品率能达到90%的理想情况下,可现实是,很多企业研发阶段的良品率可能连70%都不到,这又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我们还用那台100度电的高端车来举例,如果用固态电池,光是电池本身的生产成本,取个中间值算,可能就要17.5万元!

这还只是生产成本,电池厂卖给汽车厂,加上利润,价格可能接近20万。

您想想,一个电池就这么贵,那整辆车的售价得去到多少?

固态电池要来了,现在别急买电车,劝你再等等!-有驾

轻松突破40万甚至50万都是很正常的。

这样的价格,显然不是普通家庭的日常代步车消费区间。

第二个问题,是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循环充电的寿命还比较短。

我们买车都希望它能用得长久,电池尤其如此。

现在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充放电次数能达到1200到1500次,而磷酸铁锂电池更是能做到2000到3000次。

换算下来,正常使用八年、十年基本不成问题。

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量产版的固态电池在循环寿命上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有些产品的测试数据只有七八百次。

这意味着,您花大价钱买了一台高科技的固态电池汽车,可能开个三五年,电池性能就严重衰退,面临着更换电池的问题。

到时候换一块成本十几二十万的电池,这笔开销谁能承受得了?

所以,综合来看,未来几年,就算我们能在市场上看到搭载固态电池的汽车,那也基本会是出现在售价四五十万以上的顶级豪华车型上,它们更多是作为车企展示技术实力的“图腾”而存在。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想买的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家用新能源车来说,由于成本和技术寿命这两座大山,短期内还是不会普及固态电池的。

因此,如果您近期确实有换车的需求,特别是家里的老车已经到了需要频繁维修的阶段,那么与其不切实际地苦等一个还很遥远的未来,不如选择一辆当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价格也相当实惠的液态电池新能源汽车。

先享受起来,用它来平稳过渡,或许才是更明智、更符合实际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