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赛力斯汽车7月份的销量数据出来了,很多人看完可能会有点犯迷糊。
数据是这么说的:7月份,赛力斯的新能源车卖了四万四千多辆,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7%。
单看这个月,成绩还不错,而且这已经是它从4月份开始,连续第四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了,势头看起来挺好。
但是,另一组数据又让人有点看不懂了,说的是今年1月到7月这七个月的总销量,跟去年一比,反而下降了10.87%。
这就奇怪了,一会儿说增长,一会儿又说下降,这赛力斯汽车的生意,到底是好是坏呢?
其实这事儿不复杂,咱们只要把时间掰开来看,就能弄得明明白白。
咱们得先看看今年头几个月发生了什么。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今年一开年,国内的汽车市场就不太平静,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掀起了一场非常激烈的“价格战”。
各大品牌为了抢客户,你降五千,我降一万,市场竞争一下子就白热化了。
再加上一二月份正好赶上过年,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淡季,很多人忙着走亲访友,买车的事儿就先放下了。
在这两股力量的夹击下,赛力斯的销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咱们看具体数字就更清楚了:今年1月份,销量跟去年比直接少了快一半,暴跌45.82%;2月份和3月份也延续了下滑的势头,分别下降了39.4%和34.43%。
可以说,今年一开局,赛力斯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就算后面几个月销量在回暖,但把前七个月的总数加起来一算,还是比去年同期要少,因为年初的亏空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从4月份开始,情况就迎来了转机。
面对销量下滑的困境,赛力斯和它的重要合作伙伴华为并没有闲着,而是打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组合拳”,核心战术就是:密集地推出新车型。
汽车市场就是这样,消费者总是喜新厌旧,有吸引力的新产品才是提升销量的硬道理。
你看他们这几个月的动作:3月20日,新款的问界M9和问界M5 Ultra车型就上市了。
特别是问界M9,这可是一款定位高端的大型SUV,价格都卖到四五十万了,这表明了他们要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的决心。
紧接着,4月16日,问界M8也来了,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
到了7月份,他们又趁热打铁,开启了问界M8纯电版的预售,市场的反应相当热烈,官方说8个小时订单就突破了一万辆,三天就超过了一万五千辆。
这个速度说明,大家对问界这个品牌的新车有着非常高的期待。
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新车攻势,像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赛力斯的销量也开始触底反弹。
从4月份同比增长12.99%,到5月份增长17.15%,再到6月和7月的持续增长,形成了一条非常漂亮的V型反转曲线。
这说明,通过不断推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赛力斯成功地稳住了阵脚,并且重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上。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赛力斯背后最重要的功臣——华为。
现在一说起赛力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AITO问界,而问界这个品牌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华为的深度参与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是华为把赛力斯从一个在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公司,一举推到了聚光灯下。
当然,他们的合作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最早合作的那款赛力斯SF5,市场反响平平,销量并不理想。
但双方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总结经验,共同打造了AITO问界这个全新的品牌,这才真正打开了局面。
那么,华为到底给赛力斯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是核心技术。
现在大家买新能源车,最看重什么?
无非就是智能化体验。
华为把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看家本领都用在了问界汽车上。
比如那个鸿蒙智能座舱,用起来就跟操作华为手机一样流畅方便,各种软件应用无缝衔接,体验感非常好。
还有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这都是实实在在吸引消费者的卖点。
其次是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销售渠道。
华为这个品牌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本身就代表着科技和信赖。
当汽车上有了华为的技术加持,很多人自然就会多一份信任。
更厉害的是,华为把遍布全国的几千家门店,都变成了问界汽车的展示和销售中心,这让问界一下子就拥有了其他新品牌难以企及的渠道优势。
简单来说,赛力斯负责把车造好,提供一个结实的“身体”,而华为则为它装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还给了它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展望未来,赛力斯的好牌还在后头。
华为的余承东已经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备受关注的新款问界M7将在9月份发布,而且会是一款“从里到外”的全新产品。
要知道,老款的问界M7可是去年的销量爆款,是问界品牌的顶梁柱。
这样一款明星车型的全面升级换代,无疑会再次点燃市场的购买热情。
更让人有信心的是赛力斯实打实的盈利能力。
根据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预计能实现净利润27亿到32亿元。
在今天这个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还在“烧钱”亏损的大环境下,能够实现如此规模的盈利,这本身就证明了赛力斯和华为合作模式的成功,也说明了它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