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车价大暴跌,降价最猛的五款车出炉。你现在车市的这个价格战,真的是让人直呼不敢相信。比如说,路虎发现运动,原先38.83万的售价,现在只需要19.64万。你说这是什么概念?几乎一半的降价!这车曾经一直是中高端越野的标杆之一,走到哪都得被瞩目,可现在哪都买得起一点,不用再说这个价格只有土豪买得起。我有个朋友,他去年还在犹豫要不要买,结果现在价格 directly 打了个折,他都在想是不是该冲一台。
别急着以为只有高端车在跳水。奔驰GLB,原价31.19万,现在17.58万,差不多打了5折左右。这个价,和几年前的入门级SUV没啥区别,别说中产家庭,就是他家父母都觉得买得起了。我在和销售聊过这事,他说,主要是库存太多,优惠促销一下才能消化掉。
这让我开始琢磨一个问题:厂家为什么这次这么拼呢?我猜,应该也是都看准了市场的需求突然转变。去年我翻了下笔记,国内SUV市场份额逐渐被一些新势力占领,传统大厂想保持份额,价格战就变得势在必行了。你知道的,研发成本不算小,供应链也不能掉链子,现在降价意味着他们要靠量盈利,这个量大概意味着,更大规模的销量。
再来看奥迪A6L,原价42.79万,现在28.67万。如果和同级别的宝马5系,优惠力度大约也差不多。但是我觉得,奥迪这波降价更像是救市——毕竟,几年前豪华品牌还是相对封闭的圈子,现在也变得平民化了。你说,谁愿意一直漫天要价,市场需求被迫压抑,结果就是价格拼变成了一种必然。
还有奔驰A级180,原价25.13万,直接变成12.57万。这车倒是挺有趣的,刚上市时满大街都是网红车型,现在价格直接腰斩,明显感觉到奔驰也在清库存、换新兵。很多人说奔驰车油耗和维修成本都偏高,但我觉得,降价以后,价格就变得合理多啦,跟市场的实际需求更贴近了。
说到这,又想到一件事。昨天跟朋友聊,他说,之前买车看的是品牌、配置,现在倒是看价比。比如小型SUV,现在你说价格差不多,但用料、空间、配置差距还能拉开多少?我倒觉得,很多实操差别其实也就是细节 ——比如说,某个品牌的车内材料要更耐磨一点,或者某款车的悬挂调校让司机觉得更稳,但这些在日常用车中能落到地上的差别,还真不大。
不过啊,我得承认,供应链博弈其实很复杂。可能我说这话有点大,但其实就是个生活比喻,你就把零食包装比作供应链,把厂家说成老板娘,每次补货时间、库存量都关系到最终售价。有些车企早就开始提前布局原材料,扛过了去年供应链短缺的风浪,但现在市场一出降价风,他们就得快速反应,调整策略。
啊,之前我还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不太好记的数字。比如说,某款车的百公里制造成本大概在3到4块(我估算的,没人告诉我确切数字),这跟售价差异太悬殊。如果降价再打个折,利润空间其实很有限。只厂家更看重的是销量和市场份额,毕竟,汽车行业要稳住阵脚,折扣能换来更多的用户体验。
在这里,我倒是有个小疑问:你觉得消费者看降价,最关心的是什么?是是真便宜,还是买车能省好多钱那一点?我觉得,很多人其实心里很在意性价比,还会关心未来保值率。你知道的,买车的钱不是买个‘虚的’,折旧才是最真实的成本。我自己算过,某些车的保值率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特斯拉一开始像火箭一样涨,现在涨得像往下坠的陨石。
话说回来,现在豪华品牌的降价,倒让我好奇未来会怎么走。比如说,路虎发现运动还能降到19.64万,作为一个曾经瞄准高端越野的标杆,这价格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它的市场定位原本是高端越野+豪华感,但到了这个价位,可能更多人会考虑这个豪华感是不是够值?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说,路虎会不会为了抢份额,未来更大力度降价?或者说,品牌的溢价还能撑多久?其实我有点猜测:或许,未来越来越多的传统豪华品牌会走平民路线,但这个流程我没有完全想清楚——会不会变成越低越好,玩死市场?可能也不至于,市场流动性变快了,留给我们观察的空间变窄。
你还注意到没,10月29日北京现代新上市的纯电SUV EO羿欧,起售价1.1万多,虽然是新车,但问我,它的续航我没想到会这么强——720公里的CLTC工况,和补能速度,这真是扭转了我对纯电续航的偏见。充电快、续航长,这不是以前的王炸,反而变得理所应当。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几张EO羿欧的内饰照片,质感不错,说实话,跟过去一些便宜电车的模型差了不少。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充电接口——支持多类型桩,几乎说是全兼容。这点,算是对用户的关心吧,毕竟找桩难一直是个难题,充电不顺心,车就会变成痛点。
但我开始觉得,这些硬核设计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你看,买车前,大家都想跑得远、充得快、用得顺。能做到几百公里续航的车,已经不稀奇,关键,是这续航表现是否能持续稳定?我还没有决定,但估算一下,720公里的续航,日常上下班、周末短途,基本可以不用担心里程焦虑。
很多品牌的技术瓶颈,就是到底能做到几次充电寿命。我们知道,电池用得多了,容量就会掉。这个,像我们家手机充电一样,没事就得留意这个心头肉。现代工艺改良,续航提升,电池寿命也在延长——这和你我生活中,节能的理念差不多,都奔着更省电、更耐用的目标。
(这段先有点跑题了,但我觉得,充电便利性未来会是个看点吧。)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车充、电站会不会变得像我们的便利店一样普及?我猜,未来随时随地补能,不会是幻想。就像我们打车、订餐一样,简单及时,成为一种新常态。这也涉及到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我还得多留意。
提个问题:你会不会觉得,随着车价一再降,豪华车变得平民化,市场上会不会出现买车像买菜那样的城乡差别?豪华车会变成入门款,还是会坚持一定的溢价空间?我觉得,这个,可能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好了,这么多折腾下来,你是不是也在想,要不要趁着这波价格大战,趁机入手一台?还是觉得,价格降得太快,有点根本投机取巧的感觉?反正,我这个自媒体的行当,就是不停猜市场、试图理解这个圈子的微妙变化。只希望等时间拉长点,能看出点底细。
---
你觉得,这些降价背后的市场逻辑是不是也在暗示着——未来我们买车的套路在变?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