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是鬼都能掺一脚,新能源车的技术含量被过誉到了什么水平

最近几年新能源车热闹到快成菜市场了,是人是鬼都跑过来掺一脚,好像门槛低得跟开奶茶店差不多,手机厂商造车,家电品牌也造车,搞安全软件的还要造车。

明明隔行如隔山,如今却全挤在新能源车赛道里,这种跨界风潮背后究竟有多少真技术,有多少只是蹭热度吹泡泡,真不好说。

是人是鬼都能掺一脚,新能源车的技术含量被过誉到了什么水平-有驾

小米原本做手机,现在做新能源车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但有媒体曝出其技术演示翻车,前几个月还出了车祸。华为现在也在布局汽车业务,虽然强调不直接造车,宣传点全放在智能驾驶和车机互联,几乎等于造车了。还有做电视的创维也跑来造电动车了,网友纳闷,除了驾驶室的那块屏幕跟电视有关,其他的实在想不出一个做电视的企业凭啥也能造车?360公司本来做安全软件的,前几年也嚷嚷着造车,最后技术力实在不足,现在也退出了。

总之就是,各行各业做什么的,都想来掺一脚电车行业。有人觉得这是好事,但在我看来,真的很让人担忧。

是人是鬼都能掺一脚,新能源车的技术含量被过誉到了什么水平-有驾

首先这些跨界企业的技术力真的够吗?他们本来就不是专门做电车,大多缺乏整车制造经验。新能源车是很复杂的集成产业,不是堆砌屏幕和智能功能就行了。其次我发现很多企业重心不在研发,而在营销和融资,发布会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交付的车问题频出,最后行业存在严重跟风现象,大家一窝蜂做纯电、搞智驾,却没有真正解决电池安全、低温续航等痛点。

是人是鬼都能掺一脚,新能源车的技术含量被过誉到了什么水平-有驾

我真正担忧的是,那么多外行进局,会让新能源车越来越同质化。你看现在的新车,清一色大屏内饰、语音助手、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名字不同但体验雷同,缺乏真正创新。

还有某些听都没听过的企业压低成本抢占市场,用廉价电池、简化电控模块换取市场,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

买车不像买手机,出了问题可是要命的事,现在新能源车选择多了,但坑也更多了,你们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