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但成本高企,离打工人还很远

一辆电动车驶入服务区,司机看着仪表盘上“剩余续航320公里”的提示,皱起眉头。三年前,这数字足以让他安心;今天,它却成了焦虑的源头。而就在2025年11月22日,央视宣布国内首条全固态电池产线建成,宣称未来电动车续航将突破1000公里——仿佛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整个产业。

电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但成本高企,离打工人还很远-有驾

这项技术确实意义重大。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现有液态电池提升近一倍,意味着500公里续航的车将轻松翻倍。它还被寄予解决自燃隐患的厚望。但问题在于:我们何时能真正用上?企业纷纷宣布2027年量产,可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却说“离商品化还很远”。这场关于时间表的争议,实则是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

电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但成本高企,离打工人还很远-有驾

乐观者已经排好时间表。广汽计划2026年装车,上汽、长安、比亚迪均瞄准2027年实现小批量量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也预测,2027年开始装车,2030年实现量产化。这些目标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产线升级。然而,宁德时代、欣旺达等龙头企业却频频泼冷水。宁德时代高管直言,目前技术成熟度仅4分(满分9分),2027年最多小规模试产,2030年才可能真正商业化。这种分歧,不是偶然,而是源于技术落地的真实鸿沟。

电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但成本高企,离打工人还很远-有驾

真正的瓶颈藏在实验室之外。首先是“固-固界面”难题——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接触不良,导致电池寿命在放大后急剧衰减。其次是材料稳定性:硫化物电解质遇水易释放有毒气体,氧化物则太脆难加工。制造工艺更是从头再造,现有产线兼容度不足50%,设备精度要求翻倍,良品率低、成本高企。目前全固态电池成本高达1200元/kWh,是液态电池的三倍。没有车企愿意为“高端噱头”买单。

电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但成本高企,离打工人还很远-有驾

因此,2027年更可能是“示范装车元年”,而非普及起点。初期应用将局限于高端车型、飞行汽车或特种设备,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有限。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久俊提醒:固态电池的安全与性能优势“尚未得到证实”。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更警告,过度宣传可能“推得太高反而让大家失望”。这场竞赛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需要技术、工艺、供应链协同突破的马拉松。

电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但成本高企,离打工人还很远-有驾

当资本与舆论争相为全固态电池贴上“颠覆”标签时,我们更需要冷静的判断。技术突破值得喝彩,但量产节奏必须尊重规律。与其追逐1000公里的数字幻象,不如关注如何稳步提升现有电池的性价比与回收体系。真正的产业进步,从不靠口号推动,而源于一步一个脚印的攻坚。未来已来,但它不会突然降临,只会悄然抵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