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至境?别走极端就好

最近,一则消息在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从今年起,别克旗下所有电动车型将统一归入新成立的子品牌——“至境”。

这意味着,不管是E5、E4,还是将来的电动MPV、电动轿车,只要是插电的、纯电的,统统都要冠上“别克至境”的名号。这波操作听起来像是别克在新能源战场上“自我革新”,实际上背后藏着一个被合资车企反复验证过的老问题:你,真的理解转型这件事了吗?

别克至境?别走极端就好-有驾

一、“至境”这个名字,听着很高端,但别再搞自嗨式命名了

先说这名字,“至境”。

官方解释叫做“历喧哗,跃新境”。听起来像极了一个初中生写作文前翻成语词典的操作,字字珠玑,句句不明。想表达一种“打破旧世界、奔向新未来”的豪情,但最后读下来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从ChatGPT里蹦出来的口号。

名字这事不是不能文艺,但别克的新能源转型现在最缺的不是包装,而是认知。消费者在意的不是你叫什么“至境”还是“极氪”,而是:

• 你电池怎么样?

• 开起来顺不顺?

• OTA真能用还是摆设?

• 售后跟得上吗?

你连体系能力都还没磨利,就忙着立flag、刷存在,结果只会陷入“高开低走”的老套路。

别忘了,别克曾经在中国是“家用豪华”的代名词,“一台车一套房”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但今天,油车卖不动、电车叫不响,靠改个名字就能重回巅峰?醒醒吧。

二、为什么所有车企都要搞“新能源子品牌”?

别克至境?别走极端就好-有驾

别克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搞“新能源子品牌”的传统车企。

• 丰田搞了bZ系列;

• 大众来了ID.;

• 本田用e:N;

• 日产的Ariya是个单点突破;

• 就连东风日产也起了个“启辰大V DD-i”,听都听晕了。

但有几个做成功的?就一个比亚迪,成功不是因为“王朝”和“海洋”叫得响,而是人家真的把产品做到了高性价比、智能化、平台化、规模化。

别克现在搞“至境”,如果只是为了改个壳子、刷个热搜,然后车还和以前一样重、续航虚、系统卡、OTA慢——那再多的名字也救不了你。

三、电动化不是贴标,是自下而上的重构

别克至境?别走极端就好-有驾

别克真正的问题不是名字不够“高端”,而是骨子里的电动化逻辑没跟上。

你看别克E5、E4这两台车,外形其实没啥硬伤,内饰也还行,但问题在哪里?三电技术落后、智能座舱平庸、智驾系统形同虚设。这不是我挑剔,而是今天新能源用户的基本门槛。

比亚迪、问界、极氪这些对手不光把车做好了,还在用户运营、数据闭环、产品迭代上玩得飞起,别克却还在琢磨着怎么把老平台“电动化改装”,这不是开玩笑吗?

当蔚小理已经在做城市NOA、比亚迪刀片电池搞到了CTB,别克还在搞“有点像电车的油改电”,那你喊破喉咙“至境至境”,也不会有人信你真的来了“新境”。

四、你可以再慢,但不能再糊涂

别克至境?别走极端就好-有驾

我不反对传统车企慢一点走电动化这条路,毕竟你有燃油体系的包袱、经销商的网络、上千个零部件厂商的协同。但你不能再用一个错的方向来麻痹自己。

搞子品牌可以,是不是得同步把体系能力、产品研发、销售网络全套重做?否则只是Logo换了,售后还是那个老别克;车型是新命名,但底盘还是燃油平台魔改;内饰很科技,OTA永远卡顿,那这叫什么“新能源”?

别克现在如果真想做新能源,请搞清楚这几点:

• **一是技术向新:**你得真的从平台层面拥抱电动,而不是拿油车平台糊一层电;

• **二是价格向实:**别盲目定高价当“豪华”,中国电车市场早就不是靠品牌就能碾压的时代;

• **三是服务向优:**OTA要快、智驾要稳、售后要透明,这是消费者对你的底线要求。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至境”两个字,很快就会变成车圈的“笑柄”。

五、闲弟说句话:别克别再浪费最后的机会了

别克至境?别走极端就好-有驾

说到底,别克至境这个品牌本身没有问题,甚至在视觉形象、宣传语、传播策略上还算有点调性。但品牌的意义不是营销决定的,而是用户体验一票否决的。

广汽丰田的bZ4X就是前车之鉴,明明挂了丰田的名字,结果因为续航虚、智驾差、系统卡顿,销量被边缘化;日产Ariya搞得再高端,用户发现车机像十年前安卓机,也不会买单。

别克“至境”如果不能用真正打动人的产品力撑起这块招牌,那不如别改,还能省点公关预算。

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是一个拼真本事的战场,不是靠几个高层拍脑袋想出来的名字就能立足。别克能不能打个漂亮翻身仗,就看你是不是真心想变,而不是做个样子。

这场仗,别克不能再输了。再输,可能就不是“至境”,而是“止境”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