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新车要上市了,极氪001,说实话,这年头谁还对新车上市这件事儿大惊小怪吗?你看现在马路上,国产电车满地跑,这车还不一样,干啥要大肆宣布,还神秘兮兮地吊胃口,用Thor-U芯片啊、高压900伏系统啊,电池换个大点的,就好像在炫什么高科技。但问题来了,这些新加的料,真有那么神吗?老百姓买车,到底最在意啥?我没整明白之前,我也搞不明白车企折腾这些到底是图个啥。
咱们先说说芯片。Thor-U芯片,说得玄乎,懂行的不懂行的都念叨一遍,神一样的存在似的。这芯片到底能带来什么?速度快一点,控制灵一点了?还是省电省油?再追问一句,这些技术更新,对咱普通天天早八晚六、堵在三环和地铁间做选择的车主,有啥切肤之痛的提升?我打开导航,听个歌,不能卡顿,自动驾驶别乱来,草鸡能开就行。你要说你装一块芯片,过安检不用排队,很难堵车时自动给你泡碗方便面,那我鞠躬致敬;如果只是发个OTA要等半小时,升级个系统还得像微信更新,麻烦死了。技术,那是得服务于生活的,不然再高端,也是自嗨。
电池拉到95千瓦时、103千瓦时,动辄七八百公里续航。听着高大上,关键是这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有的造车新势力,一个实验室测试工况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养成个天地图书馆回家,空调一嗨、速度一快,电根本耗得飞快。你说810公里,真要一脚电门踩下去,也就五六百公里,何况还有冬天、夏天,电池妥妥掉电。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续航泡沫泡大了,真不是多大优点。普通人想的,不过是“我闲事不多,能充上电,不搁车本就行”。谁在乎那点实验室里的纸面数据?
外观和内饰嘛,这年头美丑早看腻了,还不是那几个套路,贯穿式尾灯、激光雷达、隐藏门把手,来来去去都那点花活。极氪001这代也没太大变化。仔细想,设计师是不是和PPT美工一个思路?“这段留白加点蓝”“那条线再锋利点”,最后还是要被财务拍桌砍预算。说到头,国产车用力过猛,反而容易把自己玩儿进死胡同。车坛内卷到现在,大家都讲性价比、功能、品质,但就没人敢那种“我就靠一个爆款设计行天下”的底气。
再看配置,又是什么双电机、前后电机功率加码,就差没给你端上一套“马力套餐”。你问大多数人,这些参数真的重要吗?370千瓦、310千瓦,数字越大越好吗?来来来,有几个人真正能体验出双电机提速两秒的快乐?城市开车堵车多,汽油柴油电动车等红灯的时间比赛道还长。你花了真金白银,买个双电机,结果只能看着隔壁老头骑三轮车先窜出小区门,心头别不是只有点空虚?
再来说说极氪001的定价还有竞争。25.9万到32.9万,这市场你还能玩多久?现在小米SU7出来了,直接21万起步,配置不差。小鹏P7、智界S7跟你硬刚,价格噌噌地往下扎。大家卷配置卷价格,唯独没有人直接说清楚一句——你这个价,到底“比隔壁家强在哪”?“多花的钱买什么体验”?消费降级了,年轻人更讲究——“够用”“值”,“用得住”才是王道。打肿脸充胖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你看极氪001八月才卖了三千多辆,在整个新能源车里,还不如隔壁新出的一个SUV卖得猛。说明啥?再多黑科技,也不一定能救销量。车企现在是不是真该扪心自问一句:“我们花这么多钱升级这么多参数,到底解决了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吗?”
其实技术革新,没人反对。智能化、芯片、电池大升级本来该鼓励,谁都希望市场更好、新能源车更牛。但问题是,有多少是噱头?有多少仅仅是PPT创新?攒得再猛,落地一测,还是之前那种体验。消费者心里最明白,“这东西牛不牛,一开就知道,一养就心疼。”换个角度,真要大家觉得值得,为什么总有人买完体验一个月,默默带着车转手卖掉?为什么总有人试驾后摇摇头转头就去选别家?
真正的创新,难道就非要把配置表上的数字一个个往上刷?还是回到用户真实需求。你现在的年轻人,眼里有光,有锐气,也务实。不是谁都真能分得清550千瓦和650千瓦的区别,但大家都看重“实用、可靠”。对车的期待,远没有厂商想象得复杂,可靠省心、偶尔有点小惊喜、有需求平台能反应。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我每次看到新车上市,喷一堆技术词,总忍不住琢磨一句——你这样对得起那些攒钱买车、准备全家出行、早晨五点上下班的普通人吗?你满足他们啥了?你让他们因为你的升级真的节省了?出行更安全了?体验更丝滑吗?还是只是让他们为了一些看得见摸不着的黑科技付了溢价?
造车是门苦生意,车主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这几万块的差价、配置的比拼,拼的其实是“谁更懂人”。如果一个品牌卷技术卷得头破血流,但服务跟不上、售后反人性,软件升级慢如牛、车机还卡顿,最后不过是“高分低能”。反过来说,那些价格友好、体验顺畅、麻烦少的,才是很多人真心口碑好的主因。
所以极氪001这次换芯片,推新版本,到底想的是什么?厂家又能在“只是升级参数”的道路上卷多久?还是绕回老路,用新瓶装老酒,最后还是拼到底是谁更能降成本、谁更会讲故事?
回头看,国产新能源车确实厉害,自主品牌也立了大功。这是事实!但也别忘了,立国立业的,永远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理解“人”的需求。技术让理想走得更远,但“真心”才让整个行业站得住脚。
大家都在等,等一个技术不再只是表演,而是真正让老百姓坐在车里时,能发自心底说一句:“我买值了,这车真好!”
可惜,真有这种感觉的人——现在还太少。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