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PLUS进取型上市售价7.98万配快充续航128公里

昨晚刷车圈的时候,那条“7.98万”的消息像有人半夜在湖边扔了块砖,没见多大水花,却能听到涟漪一路拍到岸。

第二代秦PLUS DM-i 128km进取型就这么溜出来,没有烟火表演,也没有主持人声嘶力竭喊口号,但价格自己冲上热搜,比放一挂鞭炮还炸得快。

这个数字,已经扎进不少合资燃油轿车的心窝里,让人下意识想去翻配置单看看是啥情况。

比亚迪这次不是只推一个混动,还带着EV版两个兄弟一起亮相——420公里续航那位标价8.98万,510公里的则9.98万。

这种定价方式很像街角老面馆:菜单直接写,“红烧肉20,大碗米饭3”,不玩虚的,不用猜味道。

比亚迪秦PLUS进取型上市售价7.98万配快充续航128公里-有驾

我第一次看到车型名字里硬塞续航数据时还笑,说是不是怕大家记性不好?

后来琢磨,这其实是一种底气——你看我名片上都印本事,因为我知道有些人就是奔着这来的。

它也不是把旧款喷个新漆就拿出来卖。

比如过去被吐槽充电慢得跟泡枸杞一样的DM-i,现在终于开口支持快充了,15kW功率不算猛,但至少午休喝杯咖啡回来能多跑几十公里,对天天在路上的司机来说,这就是情绪救命丸。

我认识一个出租师傅,从油车时代一路换到混动秦,他说如果中午吃盒饭顺手插个快充,一天心态都不同。

比亚迪秦PLUS进取型上市售价7.98万配快充续航128公里-有驾

他的话让我意识到,有些升级表面不起眼,其实是在帮人消掉生活里的隐形焦虑。

EV版也细节加料,两种电池容量对应60kW和70kW快充,多连杆后悬这种容易被忽略的小福利也安排上了。

平时市区通勤可能感受不到它的重要,可长途坐久了腰椎会替你感谢工程师。

有意思的是,多连杆并没成为营销重点,比亚迪显然清楚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那群算账精确到分的人,他们宁愿少几个科技配置,也要总价漂亮得让钱包松口气。

比亚迪秦PLUS进取型上市售价7.98万配快充续航128公里-有驾

低价自然伴随减法课:DiPilot 100辅助驾驶系统没了,高速领航别想;360全景影像撤掉,只留定速巡航。

有网友打趣成年人买车就是做减法,把不会用、不敢用、根本不需要的一股脑删掉,然后安慰自己:“这样刚好。”

听着佛系,其实是现实教做人。

在消费趋紧的大背景下,这样精准定位反而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理:核心性能必须够硬,其余都是可谈条件。

这一波操作,有人为比亚迪叫好,也有人怀疑这是故意压门槛抢市场,因为七字头新能源轿车已经直捅同级燃油腹地,让传统品牌不得不考虑转向。

从行业视角看,这是降维打击——你的燃油轿车卖七八万,要担心限行、油耗、保养费,而这里给你一个维修成本低、省钱、省心的新选择。

比亚迪秦PLUS进取型上市售价7.98万配快充续航128公里-有驾

在政策扶持逐渐收紧的时候,这步棋既狠又准,看似照顾消费者,其实也是提前卡位未来格局。

底盘结构差异,也是产品定位的一部分。

扭力梁便宜耐造,用来城市通勤绰绰有余。

但遇烂路或高速长时间巡航,乘客体验明显输给多连杆。

不过多数预算有限的人根本不会去试极限状态,所以他们自动过滤掉这一段,再加一句“够用了”。

比亚迪秦PLUS进取型上市售价7.98万配快充续航128公里-有驾

汽车消费心理往往就在这种自我合理化之间完成闭环,每个人都擅长为自己的选择找理由,而且这些理由通常非常真诚——哪怕只是为了跟银行账户和平共处。

拉远镜头看,这次发布更像是在中低端新能源市场投下一枚信号弹:入门车型正在快速抹平与高配之间的技术差距。

一旦消费者习惯这种玩法,高配车型溢价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到时候厂商只能靠软件订阅或者其他增值服务赚钱。

这意味着整个行业都会越来越务实,不再依赖堆功能制造稀缺感,而是回归使用场景竞争。

而比亚迪敢喊“进取”,赌的不仅是销量,更是在赌未来几年用户需求曲线继续向理性倾斜,把浮夸科技当作锦上添花而非必需品。

如果今天摆在你面前的是两台秦PLUS,一边核心性能齐备但豪华配置寥寥,一边黑科技满身却贵出几万,你会怎么选?

等某一天堵在高架桥、电量只剩个位数的时候,再摸一下那个15kW快充口,看它带来的安全感值多少分量吧。

我怀疑,那时候你的答案可能和现在完全不同,就像我们经常只有在生活逼迫下才真正理解什么叫“进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