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奇瑞汽车的新车动态挺有意思的,尤其是风云系列的新能源车型。
去年北京车展上那个风光无限的E06概念车,最近量产版照片一曝光,车迷圈直接炸开了锅。
原本以为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未来感"设计,结果量产版却像被现实磨平了棱角的战士,虽然努力在向概念版靠拢,但总感觉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魂儿。
先说这命名的事儿就够折腾人的。从去年车展开始一直叫风云E06,结果今年初突然改口风云T9i,前脚风云A9刚改名成A9L,后脚又来这套操作。这让我想起前年瑞虎8系列改名的骚操作,消费者刚记住老名字,转头就得重新适应新身份。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现在新能源车市竞争白热化,改个带"T"的尾缀说不定能蹭上"科技感"的热度,就像隔壁比亚迪把秦PLUS改名叫秦L,市场关注度立马翻倍。但话说回来,这种朝令夕改的命名策略,难免让人担心是不是产品定位还在摇摆不定。
说到设计变化,前脸的改动最让车迷们心疼。概念版那双犀利到能"杀人"的三角眼大灯,在量产版上直接变成了圆润的眯眯眼,雾灯框尺寸缩水得就像被饿瘦的运动员。最扎眼的是侧窗和A柱连接处,原本流畅的过渡硬生生改成了上挑的折线,乍一看还以为是星途瑶光的远房表亲。要我说这改动纯属自毁长城——概念车时代那流畅的腰线,配上无框车门和隐藏式行李架,活脱脱就是未来战士该有的模样。现在改成有框车门,后挡风玻璃被迫截短不说,还得加上个突兀的黑色包围,整体气质直接从科幻片主角变成了城乡结合部的改装车。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些妥协或许藏着车企的无奈。无框车门看着高大上,但实际量产时会面临密封性、异响控制等无数技术难题。看看隔壁极氪001的无框车门投诉量,再想想奇瑞的品控口碑,换成有框车门反而是务实之举。倒是那个突兀的黑色包围有点说不通,概念车灰黑双色的高级感荡然无存,硬生生给整车扣了顶"城乡结合部"的帽子。要我说这设计改得还不如保留原样,大不了后期给车主提供改色膜服务,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尺寸方面倒是保留了概念车的精髓,4820mm车长配上2920mm轴距,放在中型SUV里绝对算大块头。不过看到这个数据又忍不住吐槽:现在新能源车都在卷空间利用率,蔚来ES6轴距2915mm都能做出五米车的既视感,奇瑞倒好,轴距近三米却搞得像传统燃油车。要我说与其堆轴距数据,不如学学小鹏G6的"短前后悬"设计,把更多空间留给乘员舱。不过看官方宣传图,后排腿部空间确实宽裕,地台纯平这点倒是值得点赞。
动力系统的摇摆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年初还信誓旦旦说要推纯电和增程双版本,现在又传出要改插混。这让我想起之前瑞虎8 PLUS混动版的经历——早期宣传的鲲鹏DHT混动系统,量产时突然改成1.5T+电机,结果被诟病成"伪混动"。这次风云T9i要是真改插混,估计得好好解释下技术路线。好在800V高压平台和CDC电磁悬架没变,这两样配置要是能落地,15-20万的定价绝对能掀起血雨腥风。特别是CDC悬架,这在20万级SUV里可不多见,要是调校得当,过弯时的支撑性和烂路上的滤震表现绝对能吊打同级对手。
说到竞争对手,这车真是把"生不逢时"四个字写在了脸上。15-20万价位既要面对比亚迪宋L的强势压制,又要和深蓝S07、零跑C11这些后起之秀抢市场。宋L DM-i靠着品牌号召力和成熟的DM-i系统,月销轻松破万;深蓝S07用无框车门和后驱布局收割年轻用户;零跑C11更是祭出"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性价比大招。风云T9i想要突围,光靠颜值可不够,得在智能化和续航上拿出真本事。好在概念车展示的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没放鸽子,要是真能实现城市NOA,配合800V快充的补能效率,倒是有机会杀出条血路。
不过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品控和可靠性。奇瑞在燃油车时代以"理工男"形象示人,但新能源领域的品控口碑一直不温不火。看看论坛里艾瑞泽8车主的投诉,什么车机卡顿、异响问题层出不穷。如今进军高端新能源市场,要是再犯老毛病,怕是要被贴上"性价比高但质量差"的标签。好在风云系列定位相对高端,生产线估计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但愿这次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纵观整个事件,奇瑞在新能源转型中的纠结与挣扎可见一斑。既要保持设计的前卫感,又要控制量产成本;既要追赶智能化潮流,又要守住机械素质的底线。这种平衡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试错过程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从艾瑞泽5到艾瑞泽8,从瑞虎7到瑞虎9,奇瑞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如今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同样值得鼓励。
最后说句实在话,风云T9i的命运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虽然设计上的妥协让人惋惜,但至少保留了概念车的核心亮点。要是最终定价能守住15万门槛,配置给够诚意,说不定真能成为黑马。不过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咱们还是等实车上市后再下定论。各位看官老爷们,你们觉得奇瑞这次改设计是务实之举还是自降身价?要是定价15万起,你会考虑把它带回家吗?评论区等你来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