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去加油一定要当心,不要做这2件事,小心吃哑巴亏
嘿,各位车友,今天咱们不聊车有多快,也不聊油耗有多低,就聊一个开车人最常打交道,但又最容易被“坑”的地方——加油站。你说这加油,不就是拧开油箱盖,让加油枪“突突突”往里灌油嘛,能有多复杂?可你别不信,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水可深了。我就亲眼见过不少新手司机,一脸懵懂地走进加油站,出来时钱包瘪了,心里还嘀咕“怎么加个油还加出问题了?”其实啊,不是加油难,是有些“潜规则”你不知道。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司机的身份,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聊聊,在加油站,有两件事千万别做,否则真可能吃哑巴亏,钱花了,车还伤了,那才叫冤得慌。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都是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
第一件事:打死也别说“加满”!
“师傅,加满!”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特别豪气?感觉钱多得没地方花,或者想省事儿,一次加满跑长途。但老司机告诉你,这句话就是“宰客”的信号灯。你想想,加油站的员工天天和车打交道,什么车型油箱多大,心里门儿清。你说“加满”,在他耳朵里,就等于是“这人好忽悠,可以多加点”。正常情况下,油枪跳枪就该停了,这是油箱设计的科学停止点。可有些“聪明”的加油员,会以“凑个整数”为由,继续往里加。凑个5块、10块,咱们也就认了,毕竟图个吉利。可有些人,能给你从跳枪后硬生生再加二三十块进去!你猜怎么着?油面直接顶到油箱口,甚至能看到油在管口晃荡,就差没溢出来了。
这可不是小事。油箱不是无底洞,加这么满,伤车是肯定的。油箱上方有个叫“碳罐”的玩意儿,它负责吸附油箱里挥发的汽油蒸汽,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在发动机需要时把这些蒸汽送进燃烧室。可你油加得太满,液态汽油就容易倒灌进碳罐里。碳罐是设计来吸蒸汽的,不是用来泡油的。时间一长,碳罐就会被汽油泡坏,失去作用。一旦碳罐坏了,轻则发动机怠速不稳、油耗增加,重则直接熄火,你得花大几百甚至上千块去修。这钱,你说冤不冤?而且,油加太满,行驶中颠簸,汽油晃荡,万一从油箱口漏出来,那可是安全隐患,想想都后怕。所以,记住,加油时就说“加XXX元”或者“加到跳枪就行”,“加满”两个字,打死也别说出口。
第二件事:坚决不加加油站的“燃油宝”!
这第二件事,比第一件更让人窝火。你刚停好车,加油员麻利地打开油箱盖,“噗”的一声,排气声有点大。他立马抓住机会:“哎哟,您这油箱排气声这么大,积碳肯定严重啊!再这么开下去,发动机都得废,太危险了!”然后,不等你反应,一瓶“神奇”的燃油宝就“啪”地一下倒进了你的油箱。等你结账时,他才慢悠悠地说:“这瓶燃油宝108,一套三瓶才300,效果最好,要不您再拿两瓶?”你一听,钱都花了,不继续用感觉前面那100多块白扔了,咬咬牙,算了,再买两瓶吧。
这套路,是不是听着特别耳熟?这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加“沉没成本”陷阱。首先,油箱排气声大,真不一定就是积碳严重。可能是油箱设计、气温、甚至你停车时的角度问题,这跟积碳有啥必然联系?他们就是拿这个吓唬你。其次,燃油宝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清洁剂。好用的燃油宝是有的,但绝对不是在加油站便利店,由加油员强行推销的那几款。加油站卖的燃油宝,价格虚高是常态,品种单一,效果嘛,就不好说了。最关键的是,这种推销方式让人极度反感。你直接明码标价卖,我可能还会考虑,但你用“车要报废了”这种话术来恐吓我,然后趁我不备就把东西倒进去,这跟强买强卖有什么区别?这已经不是做生意,这是“钓鱼执法”了。
我见过太多车主,被这么忽悠着买了一套又一套,最后发现车没变好,钱包倒是瘦了一大圈。燃油宝不是不能用,但要用,也得自己在外面正规渠道买靠谱的品牌,按照说明书周期性地添加。别图一时省事,被加油站的“热情”给坑了。记住,你的车,你的钱,你做主。别人说的再天花乱坠,也得自己心里有杆秤。
所以说,开车上路,安全第一,但别忘了,钱包的安全也同样重要。加油站不是慈善机构,人家也要赚钱,这无可厚非。但赚钱得讲究个光明正大,靠服务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这些小伎俩来“宰客”。咱们作为消费者,提高警惕,懂得分辨,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下次去加油,记得管住嘴,别轻易说“加满”;管住钱包,别被“燃油宝”忽悠。跳枪就停,该加多少加多少,清清爽爽,不给任何人可乘之机。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些无处不在的消费陷阱,我们除了自己多留个心眼,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整个行业变得更透明、更诚信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