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

中国汽车卖遍全球却陷入怪圈:卖得越多,赚得越少?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暴增75.2%。 但亮眼数据背后,车企正集体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局,头部企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欧盟反补贴调查、美国关税壁垒、东南亚政策收紧接踵而至。 当价格战打到海外,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份额从80%暴跌的教训近在眼前。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薄利多销”模式撞上南墙

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21年200万辆跃升至2024年586万辆,三年翻了两倍多。 但高速增长掩盖了致命问题:2025年上半年出口增速已降至7.9%,远低于此前年均30%的增幅。 在泰国,政府要求未达电动车补贴条件的车企退还资金;在俄罗斯,差异化报废税政策直接打压进口车。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更严峻的是利润侵蚀。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美国对墨加转口贸易层层设卡,让“以价换量”策略彻底失效。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张琳点破真相:“第一阶段卖产品到海外只是浅水区,全链条本土化才是真正出海。 ”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技术硬实力撑起品牌溢价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打破困局的关键在于品牌溢价能力。 领克汽车用九年达成150万辆交付,其5月加权平均售价达18.9万元,超过丰田、本田等传统合资品牌。 支撑高溢价的不是营销话术,而是实打实的技术标杆: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核心技术成为撕掉“低价标签”的利器。 2025年1-5月,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中65%来自中国品牌,尼泊尔市场中国电动车占有率高达95%。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用户共创:从买卖关系到命运共同体

品牌忠诚度靠的不是广告,而是情感联结。 领克搭建的Co:Club车主俱乐部让用户直接参与决策,超600万活跃用户的APP社区演化成生活分享平台。 更极致的案例是AED公益项目:100多名车主在车窗贴上“紧急情况可破窗取AED”标识,品牌承诺“破窗免费换”。 当车主用车上AED设备救下路人时,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已升华为社会责任伙伴。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这种共生关系带来实际回报。 领克三年保值率达54.58%,09、03、07车型稳居细分市场榜首。 在重庆,赛力斯通过300家海外经销商覆盖62国,50万车主成为口碑传播节点。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全球化2.0:从建厂到“种文化”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中国车企的海外布局正经历质变:

中国汽车品牌未来路:为何深耕品牌力是关键?-有驾

最震撼的转折发生在德国:奇瑞正谈判收购大众奥斯纳布吕克工厂。 若成功,“德国制造”标签将首次贴在中国品牌车上,这与40年前大众落户上海的场景形成历史性呼应。

合规经营:绕不开的生死线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追溯电池原料来源,美国《通胀削减法》强制产业链本土化,数据主权和AI伦理成为新壁垒。 理想汽车在德国组建百人团队专攻数据合规,未雨绸缪应对法规风险。

德系车的教训值得警醒。 张琳透露:“德系车企曾因追求速度爆发安全危机,整个行业为此买单。 ”中国车企若为短期利益降低合规标准,可能重蹈东南亚摩托车败局,价格战导致品质崩盘,最终全行业信誉扫地。

从价格厮杀到价值共生

当领克900的车主中30%来自奔驰、宝马、奥迪用户,当奇瑞在西班牙工厂下线的首款车定价超3万欧元,中国汽车终于跳出“性价比”陷阱。 巴西里约港口的滚装船、挪威街头的蔚来换电站、匈牙利工厂的比亚迪生产线,共同勾勒出新出海图景:不再靠低价倾销,而是用技术认同、情感共鸣、合规能力构建全球品牌信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