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些挺有意思的事,值得咱们普通人也关注一下。
大家有没有发现,好几家我们国家响当当的汽车大厂,就是那种国企里的“老大哥”,比如东风汽车、广汽集团,他们的最高负责人,也就是董事长、总经理这个级别的大人物,都前后脚地往深圳跑。
他们去深圳干什么呢?
不是去开会,也不是去考察,而是专门去拜访华为,去见那位大名鼎鼎的创始人任正非。
这就让人有点好奇了,这些造了一辈子车的行业巨头,怎么突然都对一家搞通讯、搞手机的公司这么“上心”了?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对我们以后买车开车又有什么影响呢?
咱们先从最近的这次会面说起。
就在9月22号,东风汽车的董事长杨青,亲自带队到了深圳华为总部,和任正非还有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坐下来好好聊了聊。
按理说,这种级别的会谈,聊的肯定是些高大上的战略。
可任正非一开口,说出的话却特别实在,就像邻居家的大爷在跟你唠家常。
他说,汽车这个行业,最根本的东西,还是要先把车本身造好,而一辆车最高的标准,就是安全。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你仔细琢磨琢磨,味道就出来了。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有多热闹,大家都有感觉。
今天这家发布会说我的车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只要两三秒,快得像火箭;明天那家就宣传我的车上装了多少块大屏幕,车里跟个电影院似的;还有的更是把自动驾驶吹得神乎其神,好像司机马上就要失业了。
这些功能酷不酷炫?
当然酷炫。
但大家在被这些新科技晃得眼花缭乱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会忘了,车,首先是用来在路上跑的,是承载着我们和家人生命的移动空间。
如果连最基本的结实、耐用、不出故障,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能保命的安全都做不到,那车里的屏幕再大,加速再快,又有什么意义呢?
任正非这句话,其实就是在给现在有点浮躁的汽车行业提个醒:别光顾着给车装上各种聪明的“新玩意儿”,忘了车本身这个“老本行”。
地基没打牢,楼盖得再漂亮也迟早要出问题。
这番话,不仅是说给东风听的,也是说给所有想和华为合作的车企听的。
华为的意思很明确:我能为你提供目前市面上最顶尖的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也就是车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但你必须给我提供一个足够强壮、足够可靠的“身体”。
只有这样,我们俩的合作才能真正造出让老百姓放心的好车。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这些汽车大佬要亲自跑一趟。
如果只是为了买华为的零件或者技术,派个采购总监或者技术主管去谈就行了,根本用不着董事长亲自出马。
他们去,显然不只是为了“买东西”,更是为了“学本事”。
就在东风去之前的七月份,广汽集团的董事长冯兴亚也专程去拜访了任正非。
那次交流之后,广汽的动作非常快。
九月份,广汽和华为联合打造的一个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启境”就正式发布了。
冯兴亚在很多场合都毫不掩饰地表示,华为不仅是广汽的合作伙伴,更是广汽学习的老师和榜样。
他们到底想从华为身上学什么呢?
除了看得见的技术,他们更看重的是华为那套看不见的“内功心法”。
这套心法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IPD,一个叫IPMS。
这两个英文缩写听起来很专业,但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套怎么把产品做好、怎么把产品卖好的科学方法。
先说这个IPD,全称是“集成产品开发”。
咱们可以拿以前车企造车的方式对比一下。
过去很多时候是,工程师团队觉得什么样的车技术先进,就关起门来研发,等车差不多造出来了,再交给市场和销售部门,让他们想办法卖出去。
这种做法有时候就会导致造出来的车跟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脱节。
而华为的IPD模式是反过来的,它从一开始,就把负责研发、市场、销售、生产、财务等所有相关部门的人都拉到一起,大家共同来决定这款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要有哪些功能,大概卖多少钱,怎么才能让消费者喜欢。
这就好比是先通过大数据和市场调研,画出了一张清晰的用户画像,然后再照着这张画像去“量身定做”一款产品。
这样做出来的车,从立项那天起,就是冲着成为爆款去的,大大降低了失败的风险。
再说那个IPMS,叫“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
这也不是简单地打广告、找经销商卖车。
它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从怎么给品牌定位,怎么讲好品牌故事,到怎么通过各种渠道让潜在客户了解你、体验你,最后到怎么完成销售、提供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周密的设计和安排。
广汽为了学华为这套东西,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他们专门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子公司,叫“华望汽车”,这家公司的使命,就是全面对标和实践华为的IPD和IPMS流程,可以说是在内部搞了一块“试验田”,想把华为的管理精髓原汁原味地复制过来。
这种决心,充分说明了传统车企在面对行业变革时,寻求自我突破的迫切心情。
东风汽车也是一样,他们和华为的合作其实从2018年就开始了,算是老朋友了。
现在,他们旗下的高端品牌,比如岚图汽车和猛士科技,都和华为进行了深度捆绑。
岚图的负责人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他说华为的智能系统就像一个强劲的大脑,而岚图在整车平台、车身安全这些方面的能力,就像一副强健的身体。
只有身体足够好,才能把大脑的智慧完美地发挥出来。
这和任正非强调的“安全第一”不谋而合。
当越来越多的汽车巨头都选择和华为站在一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大的图景正在浮现:一个以华为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汽车产业生态圈正在快速形成。
根据最新的数据,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在了超过20家主流车企的车型上,搭载这些技术的汽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00万辆。
现在,很多新车发布的时候,都会把“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或者“采用鸿蒙座舱”作为一个核心卖点来宣传。
这就像我们以前买电脑,会特意看看上面是不是贴着“Intel Inside”的标志一样,“含华量”正在成为衡量一辆智能汽车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
这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件大好事。
这意味着我们未来能买到的国产车,不仅在机械素质上越来越扎实,在智能化体验上也会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
而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这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过去我们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传统燃油车的核心部件上,一直追赶得很辛苦。
而现在,赛道切换到了电动化和智能化,我们和国外品牌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有像华为这样的科技领军企业,也有像东风、广汽这样拥有深厚制造功底的工业巨擘,当这两股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就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