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DENSO)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日系Tier1企业的标杆,其发展历程深刻诠释了“出于丰田而胜于丰田”的逆袭路径。
本文基于民生证券发布的《电装:日系Tier1标杆借势、精进、全球化》深度报告,系统梳理其从丰田体系独立到成长为全球巨头的核心逻辑,并提炼对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启示。
电装最初是丰田汽车的电气部件部门,1949年因丰田财务危机独立,初期严重依赖丰田订单生存。
然而,电装并未止步于“附属企业”的定位,而是通过三大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借势成长,二是精进研发,三是全球化布局。
首先是“借势”。
电装早期与德国博世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引进电子零件、燃油喷射泵等核心技术,快速实现技术积累。
同时,依托丰田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迅速建立起“高品质、低成本”的制造能力。
即便在独立后,电装仍深度绑定丰田,2024年丰田集团贡献其52.1%的销售额,成为最核心客户。
这种“依附崛起”的模式,使其在起步阶段获得稳定订单和成长土壤。
其次是“精进”。
电装在技术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逐步摆脱对外依赖。
其在高压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电动助力转向(EPS)、车载空调、热泵系统等领域取得多项全球领先技术突破。
例如,1995年推出世界首款商用高压共轨系统,显著提升柴油机效率与排放性能;2022年推出首款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逆变器,应用于丰田bZ4X等车型,大幅降低能耗、提升续航。
此外,电装继承丰田精益生产理念,注重设备内制化与流程优化,形成“制造”与“智造”良性循环,实现效率、成本与质量的极致平衡。
第三是“全球化”。
电装自1960年代起便开始海外布局,先后在泰国、美国、德国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
目前在全球35个国家拥有约200家子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超50%。
其全球化不仅是生产本地化,更是研发、供应链和服务的全面协同。
尤其在中国市场,电装已设立包括广州南沙、天津、重庆在内的多个制造与研发基地,并通过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统筹本地化运营,与上汽、广汽、一汽-大众等建立深度合作,实现快速响应与定制化开发。
从业务结构看,电装已从传统动力系统供应商转型为覆盖电动化、智能化、热管理、移动电子四大板块的综合性Tier1。
2024年,移动电子业务占比达27.2%,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反映出其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强势布局。
热管理系统占比24.2%,动力系统21.3%,电动化系统17.4%,体现出向高附加值、高增长赛道的战略倾斜。
财务表现方面,电装2024年营收达479亿美元,净利润148亿元日元,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其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7.7%,聚焦电动化、ADAS、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并设立多个全球研发中心与创新实验室,强化技术护城河。
当前,电装正顺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CASE)趋势,提出“绿动与安心”双战略。
在电动化方面,通过BluE Nexus平台与爱信合作开发eAxle电驱系统,实现集成化、模块化供应;在智能驾驶方面,构建多传感器融合平台,提供从雷达、摄像头到域控制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热管理方面,推出高效热泵系统,助力电动车提升续航与舒适性。
对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启示在于:第一,选择高价值、高壁垒的赛道(如电控、智驾、热管理)进行深耕;第二,绑定优质客户,借力成长的同时逐步拓展客户群,降低依赖风险;第三,坚持自主研发与精益制造相结合,构建核心竞争力;第四,加快全球化布局,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协同。
正如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等企业所展现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正借智能电动浪潮加速崛起,有望诞生属于自己的全球巨头。
本文由【报告派】研读,输出观点仅作为行业分析!
原文标题:2025-09-29-民生证券-汽车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十:电装,日系Tier1标杆借势、精进、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5年
报告出品方:民生证券
文档页数:93页
以上截图为原文节选内容,输出观点仅作为行业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精品报告来源:报告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