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这些发布会,越来越像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你都分不清他们是来卖车的,还是来修仙渡劫的。这不,星途瑶光又整了个活,拉着60辆车搞什么极限油耗测试,号称要测出个“寰球版”的底裤。我一看这阵仗,就笑了。不务正业,实在是太不务正业了。但这年头,正经造车不如整花活儿,大家都懂。
上来先别管车,先看这个局。一个所谓的“极限油耗测试”。啥叫极限?就是用一种你在现实生活中被打死都不会用的方式去开车。空调?不存在的。车窗?开两扇,还必须是对角线开,据说是什么神秘的气动力学。驾驶模式?必须是那个最憋屈的经济模式,我怀疑那个模式应该改名叫“飞升菜单”,一点下去,感觉整个车的欲望都被阉割了,四大皆空。然后你的右脚,不能叫脚,那得是块豆腐,含在油门上,深了怕碎,浅了怕掉。整个过程,你不是在开车,你是在参加一场长达三小时的静坐禅修。
主办方告诉你,想象你的副驾上放了一杯水,开车全程不能洒出来。我当时就悟了,这哪里是开车,这分明是《道诡异仙》里的心法修炼。你开的不是星途瑶光,是移动的道观。这套脚法,我称之为“得道飞升脚法”,核心奥义就是人车合一,与世无争。但凡你心里有一点杂念,比如想超个车,或者前面那大哥实在太慢你想滴滴他一下,坏了,你的道心就乱了,油耗立马就上去了。
这种测试有什么现实意义吗?诶,问得好。我告诉你,没有,一丁点都没有。这就跟吉尼斯世界纪录里那些用眼皮拉飞机的大哥一样,你觉得他明天上班也会用眼皮拉公交车吗?不会的。这纯粹是一场献祭给媒体和潜在用户的“表演赛”。目的就是为了搞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数字,一个可以让销售在朋友圈里吹一年,让老板在PPT里放大的数字:1.3升/百公里。
1.3升。
这个数字一出来,我估计牛顿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重启物理学。这已经不是省油了,这简直是光合作用。我严重怀疑这车开着开着,油箱里的油会自己变多。当然,这是冠军的成绩,我们这些凡人,没那么深的道行,我最终的表显油耗是2.8升。即便如此,也够离谱的了。
但最有意思的不是这个数字本身,而是这个行为背后的逻辑。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你死我活。所有人都被逼到了一个“掀桌子”的境地。什么是掀桌子?就是当大家还在讨论这盘菜好不好吃的时候,有个人直接冲进厨房,把厨子绑了,然后把整个餐厅给点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比亚迪秦用价格掀了一次桌子,小米用流量和生态掀了一次,蔚来的乐道直接把换电站的桌子都给搬走了。那奇瑞怎么办?它也得掀。怎么掀?就用这种反人类的低油耗数字。这个1.3升,就不是给正常人看的,它是射向友商心脏的一发穿甲弹。它在说:你看,我疯起来,连能量守恒定律都敢掰弯,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你再看这个测试,就不是测试了,是一场战争的预演,一场“闪电战”。大家用最极端的方式,去冲击一个最极端的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变成一个标签,一个图腾,死死地钉在自己脑门上。卷,都给我往死里卷!
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电车和混动车的中年人,对这种事儿其实已经麻木了。因为我早就发现,决定一台车好不好用的关键,从来不在于实验室里那些干干净净的参数。真正的试金石,是那些最混乱,最不讲理,最让人心态爆炸的现实场景。比如,自动驾驶的最终考验,不是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而是在我们这儿的城乡结合部,看它能不能躲开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L4自动驾驶也得当场变回L0手动驾驶,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同理,混动车的油耗,也不是看你在80公里畅通路段上能开出多低。而是看你在早高峰的五环上,堵得像一锅粥的时候,油耗是多少;是你冬天开着暖气,夏天开着空调,载着一家老小,后备箱塞满露营装备的时候,油耗是多少。那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数字。
当然,我们跑下来,所有车平均油耗2.85升,这个数字,说实话,还是有点参考价值的。这说明奇瑞这套混动技术,底子确实不错。哪怕是那些开车比较暴躁,一路开着空调狂奔的同行,油耗也都在5升以内。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了如今的国产混动,已经彻底不讲理了。它在告诉你,哪怕你是个黄金右脚,天天油门焊死,它的亏电油耗也比你那台老掉牙的燃油车要低。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这种技术上的“不讲理”,最终指向的是对传统品牌“玄学”的冲击。为什么还有人买奔驰?图他省油吗?图他配置高吗?都不是。奔驰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三叉星徽,是品牌本身。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光环。买它的人,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身份认同,一个社交硬通货。你跟他聊1.3升的油耗,他只会觉得你很奇怪。他关心的是柏林之声的音质,是氛围灯的颜色,是别人看到他从车上下来时的眼神。
特斯拉也是一样。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极客、未来的感觉。他们能忍受那个比毛坯房还素的内饰,能忍受那个硬得像板车的悬挂,因为他们信仰马斯克,信仰科技。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的缺点,在你眼里都会变成特点。
所以,星途瑶光们搞出这种1.3升的“修仙”数据,本质上是一种另辟蹊径的“造神运动”。既然我在品牌玄学上暂时干不过你,那我就在技术参数上把你打到尘埃里。我用一个你根本无法理解,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数字,构建我自己的“技术图腾”。当这种图腾越来越多,多到把传统豪华品牌的“品牌光环”给遮蔽掉的时候,天,可能就真的要变了。
讲真,那三个小时我脑子里循环了八遍《科目三》,感觉自己快成仙了。最终,我们加了1.76升油,官方算上充电的能量,硬是给算出了个1.3升的极限成绩。这就像考试,你明明只考了80分,但老师说你学习态度好,给你加了20分印象分,最后给了你一个100。合不合理?不重要。牛不牛X?牛X就够了。
所以,燃油车是不是要完蛋了?我觉得不会。但传统的、不思进取的燃油车,肯定是要被按在地上摩擦了。未来的汽车市场,不会是技术的单点胜利,而是这种“掀桌子”行为的无限循环。今天你用低油耗掀,明天我用高智能掀,后天他用换电掀。最终的赢家,不是那个技术最好的,而是那个“发疯”发的最有想象力的。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车圈这场大型修仙传,才刚刚开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