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中排量的四缸街车,本田把它推出来,你说值不值?其实这个问题,换作以前,答案可能挺简单。本田嘛,大牌子,做工精细,稳定耐用,格调还高一点。可是咱换个角度想,现在摩托车这市场,跟进菜市场一样热闹,白菜萝卜统统有,啥价位、啥玩法都齊全,本田就算偶尔出个新鲜货,也得问问自家老底子经不经得住折腾。可惜,这就像尴尬的中年人,既要讲情怀,又怕丢价,说到底还是一笔划算不划算的账。
CB500SF,其实这车一亮相,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四缸!对,四缸!谁不心动?哪个机车迷不想骑一回高亢嘹亮的四缸声浪、感受把油门一拧下去的拉扯?可咱得问问,新街车、四缸、五百排量,明年才量产——这组合拳到底有啥用?能不能真正在市场上打出一个响头来?
先说说排量。五百,放在以前,那叫大排量,满大街都是125、150、250的年代,五百绝对是“高端玩家”。但现在不一样了,动不动七百八百、一千排量都敢上街上撒欢,五百这个级别算是不上不下,很微妙。太小了,对不起玩家多年的仰望;太大了呢,可能对预算有限或者新手群体又多了点压力。四缸这个设定,本应该给人加分,可反过来又成了加码——人会觉得,既然你是四缸五百,那不说性能得有、配置得齐,关键还得便宜。
再看看配置。电子油门、电控离合,液晶仪表,倒叉,铝合金摇臂,都中看,差不多再标配个TCS、ABS也就齐了。问题是,这货真量产了,能不能把这些配置全留住?成本会不会一层一层往高里叠?最后变成个半拉新势力,雷声大雨点小,推出来都尴尬。现在厂家们介绍新产品,总爱摆高大上,然后上市就缩水、减配,给人打了鸡血这些都白搭。
这就得说到本田的死穴了——品牌溢价。咱们承认本田工业牛,几十年口碑在外;摩托本田,四平八稳,还不用操心小毛病多。可就是这品牌溢价,让它一直在价格上拉不开和一众国产、合资对手的距离。放眼现在,贝纳利幼师 500 三四万一个、川崎Z500 也是四万多、哈雷X500 也五万不到,说到底,真要拼配置拼动力拼玩法,其实大家都差不多。本田那点闪亮的,不外乎“更细致点”“更省心点”。可这“省心”到底值几万块呢?是台面上的理性账,还是自己心里的那点情怀?
又得追问一句,这车真能量产出来,产品树枝叶繁茂之后,还能不能按最初宣传的那么好?你比如说,配置是不是一个不拉、价格是不是依然亲民、关键是售后服务是不是还能这么踏实。别到时候一切都打了折,最后落个“狼来了”,谁还会掏钱买单?
从玩家的角度看,现在都是两极分化。一类就是小白入门,看个品牌说买就买;一类是老炮,啥车都有信仰,动力配置玩法都研究得死死的。CB500SF到底想撩哪一拨?是让入门玩家都能尝一把四缸的乐趣、让预算有限的人圆梦,还是面向那些总想升级、追求动力和性能的老司机?这两个群体,其实不一样。新手买了,会不会因为动力太猛吓着?老司机买了,会不会觉得档次不够、不过瘾?
有时候,这种不上不下的产品,反倒尴尬。你看大排量、进口大贸,三十万一台,那是纯粹的信仰市场,哪怕有人说烧钱,车主也硬气——玩出来的身份;反观现在三五万的四缸中量级,说是“物美价廉”,但老是让人感觉缺点灵魂。本田这招,属于典型的“想两头赚,怕最后啥都没捞着”。
说到这儿,其实我最想问大家的是,你买摩托车,图什么?
是排量、配置、性能、外观,还是品牌、情怀、稳定、省心?现代生活节奏快,骑个摩托无非也就是周末一乐、平时代步,可真要讲究,那就变复杂了。愿意为了那点精致和安全多花两三万么?要是有国产品牌能二分之一的价格做到八成的本田体验,你还花本田的钱吗?
本田的营销套路我们都懂,让人看着心痒,实际还是为赚钱服务。本田也厉害,知道市场哪里肉厚,就能在哪里下刀,动力充裕、外观复古、配置多花样,全都加到表格里,然后再加个本田LOGO,把情怀升个级。可时代变了,大家更会算账,更会掂量性价比,光靠品牌和噱头就能割到新韭菜的年月其实越来越少了。
再说句大实话,现在的摩托圈本来就刮着一阵“四缸风”。但四缸也分档次——一类是蓝本级的进口四缸大兽,动不动一两百匹马力,那是真男人标配、路上稀有动物;另一类就是这种五百左右,规格做得刚刚好,既能满足四缸情怀,又不至于太贵太狂暴,感觉是谁都能买得起,谁都能成为“追风少年”。本田瞄的就是这块蛋糕。问题是,这蛋糕有多大、能分几块,真到了明年能不能吃到嘴里,心里还真没底。
有人问,那如果价格真的压到五万以内、配置又下血本,那是不是杀疯了?真的也未必。摩托圈子里大佬说得好,“便宜才是硬道理,性价比才是王道”,你便宜,旁边的贝纳利、无极、阿普利亚甚至大阳都在等着玩价格战,你只要高一截,别人怎么洗都能洗出花样。你配置再高,国产能山寨、能升级、能同步,最后一点都让出去,价格就塌房。你要说,留一手做品牌独宠,价格高高在上,那对不起,今天的人已经精明到家了,“真有钱还不如直接买台原装进口”,何苦掏空自己只为个品牌?
说到底,CB500SF最终的命运,还得看三项——定价够不够狠、量产够不够稳、品牌能不能撑起溢价。本田要想突围,不光得拼脸、拼内核,更要拿出点喘气工夫;既不能耍虚头巴脑,更不能按套路出牌。现在这帮消费者最烦“吊胃口”,吹得比唱得好听,最后全变泡影,谁都不傻。
我替本田想想,就剩一个办法,不如真心实意做个消费者向的产品,给大众一个踩实地的价格、靠谱的配置,让人不用东想西想就能买,回归到摩托车最初的“玩的感觉”,把技术和体验摆上台面,别老是让人靠联想和品牌自行加戏。如果真踏实做到了,说不定真成了中量级四缸里的一股清流。否则,将来要是“定价飘了”、缩水打折,那结局也就别奇怪:大家云观望一阵,风头一过,销售一地鸡毛。
总归一句——买摩托和买菜有点像,眼睛里得有光,钱包里得有底。厂家噱头再多,最后还得看坦诚。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