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度销量下滑,新能源崛起,价格竞争激烈

夜色下的城市,有些角落依然亮着灯。停车场里,两台本田飞度并肩停着,颜色一黄一白,好似“神车”最后的倔强。就在几米开外,几辆五菱Mini EV挂着“临牌”,刚刚结束一天的共享运营。管理人员顺手把飞度的后备箱拍了几张照,用于二手车挂牌,仿佛是在为一个时代最后的背影留档。

如果你是飞度的车主,这一刻心里会怎么想?你会觉得“物尽其用”,还是心中有些不甘:明明省油耐用一年修一次都觉得多,怎么就没人要了?会不会有点像在潮水退后站在原地的旧泳者,曾经是骄傲的弄潮儿,最终还是要面对时代的潮汐。

23台,飞度8月销量只剩下这点数。这个数字扎眼得像刑侦现场的小样本——发现太少,查无可查,基本可以归入“濒危”物种名录。拿着销量榜看:飞度在小型车里垫底,甚至有媒体调侃“屈指可数,快赶上豪车的定制体验”。要知道,几年前,这是一款月销两万上下、加价提车的“标杆”,属于“谁买谁知道好”的本田铁军代表。如今只剩下寂寥的零点几。

这个变化,是个“证据链”很完整的案子。一边是技术极限逼近,飞度的省油优势被新能源车横扫:纯电车充家里的电,“一公里几分钱”,飞度就像在玩老掉牙的计谋,拼命把油耗压到百公里5升,结果对手直接不烧油。另一方面,“耐用老本”也很难讲下去了。新能源车零部件数量少故障点少,再加上国产车制造工艺不断提升,质量层级已经不是2015年那会儿“日本车独步天下”的逻辑。

更扎心的是价格。飞度虽然降了一点,但指导价依然是8.68万,优惠完裸车也得接近8万,加上购置税保险乱七八糟,落地九万多。你为小型车花近十万,对面轩逸、甚至朗逸都在“六万区”玩裸奔,咋选?轩逸经典版降到六万不到,动力虽然孱弱但皮实耐用,碰了挂了没心疼值,家庭代步买来好用又不贵。飞度不参与价格战——这一点本田非常“倔强”。要是放在刑侦案里,这属于“嫌疑人拒不认罪”,但市场可不会惯着你。

从专业的角度来审视这个变化,并不复杂,却足够现实得让人牙酸。底层推演一下:飞度一直靠“省油、实用、可靠”这三个标签卖车,经过了十多年精打细算,到了油耗下限,已经刷不出新招。新能源这几年换道超车,技术、成本、体验三杀:电动车能做到强加速、低能耗、空间拓展,直接成了新生代用户的宠儿。飞度往年的最大客户群,90后、95后,早就不迷恋“保值率”,他们的二手车交易速度,比飞度的马力还快,买的从来不是“情怀”。

然后是价格战的无底洞。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年越来越像侦查现场的“信息流海洋”,只要有新车型进入,价格竞争几乎没底。飞度如果往下砸价,等于自毁传统“溢价”光环;不砸吧,销量只会更凄凉。日产轩逸和朗逸早早切入低价区,有点像主流刑侦剧里的老警员:没什么花活,但案子都能破,出勤率远高于后生新秀。日系厂家的风格大家都懂:一旦定价体系失守,直接退场,不和你比这场黑暗森林的价格战。

其实,飞度的“退场”并不是个孤案。你看小型车排行榜,靠前的全是电车,燃油车都像标准刑侦剧里的“老寒腿”角色,撞上新政策后只能喝点姜汤自救。换一个视角看,如果国产新能源制造商有天玩腻了小微车,飞度们可能又能复活几个月;但这不过是“死刑缓期”,根本问题没法逆转。

说到底,飞度败给了技术变迁和市场逻辑。省油优势被电车碾碎,质量神话遇到“系统性升级”,价格却依然不情愿下调。这就像刑侦里的“老案子翻查”:证据全部清楚,问题全在现场,但死死抓住过去的方法,终归不能破解新型案件。

你问我怎么看?我不准备高喊飞度“时代落幕”,也没有力挺新能源是“绝对正义”。现实世界很少有非此即彼,每一次技术跃迁,都有一群经典被边缘化,也有旧阵营坚持自我的沉默。这场汽车市场的“更新换代”,只是又一次让“曾经的英雄”退场。

职业习惯让我总爱想一句——将来还有谁能重写这些剧本?比如,有没有某一天飞度变成了电驱化的“新物种”,又杀回来?还是说,像大多数案件,案卷归档、尘封,下次只能在“情怀”展览馆里注视上一代的影子。

飞度销量下滑,新能源崛起,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飞度销量下滑,新能源崛起,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所以,飞度的故事不急着下结论。如果你是消费者,这样的选择会让你觉得不甘吗?如果你是厂家,这种固执的自尊是否值得?市场更新的速度,还会给下一代“神车”留几步缓冲的余地?毕竟,每一桩“退场”的案件,背后都有无数人的选择和无奈,而真正的答案,可能永远在下一个转弯处。

飞度销量下滑,新能源崛起,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飞度销量下滑,新能源崛起,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