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电动车的朋友常把充电戏称为给爱车“喂饭”。这“饭”喂得好,爱车不仅跑得欢,还能“长命百岁”;喂得不好,可是会闹“肠胃病”的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给爱车“喂饭”的那些讲究,看看你是怎么“喂养”你家那位“电动伙伴”的?
第一讲:“细粮”还是“粗粮”?——快充 vs. 慢充
就像人吃饭有快餐和家常菜之分,充电也分快充(直流充电) 和慢充(交流充电)。
快充(“细粮”、“快餐”):
特点:电流大,功率高,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内就能将电池充至80%。
优点:节省时间,非常适合长途旅行或在商场购物时“见缝插针”地补电。
注意:经常“吃快餐”可能会对电池造成一定压力,不建议作为唯一的“喂养”方式。电池管理系统(BMS)会在快充至80%后自动降低速度以保护电池,所以没必要每次都追求充满100%。
慢充(“粗粮”、“家常菜”):
特点:电流小,功率低,充满一般需要6-10小时,通常是在家或公司使用的充电桩。
优点:是对电池最健康、最温柔的充电方式。利用夜间谷电充电,不仅对电池好,还特别省钱!
建议: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让爱车的电池“细水长流”,保持最佳状态。
第二讲:“吃”太饱也不健康?——聊聊充电区间
你是不是也有“电量焦虑症”,不到100%绝不拔枪?其实,让电池长期处于“过饱”或“饿过头”的状态,都不利于它的健康。
最佳“饭量”:日常使用,建议将电量维持在20% - 90% 之间。
避免“暴饮暴食”:尽量不要每次都充满100%(尤其是快充),除非你马上要出远门。同样,也尽量避免把电完全用光到0%再充。
偶尔“清清肠胃”:每隔几个月,可以让电池进行一次完整的充放电(比如从100%用到10%再充满),有助于电池管理系统校准电量数值,让显示更准确。
第三讲:“用餐”环境很重要!——温度和时机
温度:电池最理想的“用餐”温度是15°C - 25°C。
冬天:天气冷,电池“食欲”会下降,充电速度可能变慢。建议在车辆行驶后电池还处于余温状态时立即充电,效率更高。
夏天:车辆刚结束高速行驶,电池温度很高,不要立即快充!先让车歇一歇,等电池温度降下来再充,能有效保护电池寿命。
时机:随手充电,浅充浅放是最好的习惯。不要等“饿得不行了”才去“大吃一顿”。有机会就插上枪补一点,让电池始终保持在一个舒适的电量区间。
第四讲:“饭后”不宜马上“剧烈运动”?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其实充完电可以立即开车,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已经做好了保护。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在快充过程中,由于电池本身温度就高,如果此时频繁急加速、急减速,会进一步增加电池负荷。所以,如果正在快充,就让爱车安安静静“吃饭”吧。
总结一下给爱车“喂饭”的黄金法则:
家常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
电量不求满百,二三至九十佳;
温度不高不低,随时补电最佳。
掌握了这些“喂养”小讲究,你的爱车一定能陪你走得更远、更久!你还有哪些充电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养车”心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