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先爆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逆天,咱自家人还当没看见
楼下小超市门口,阿姨扯着嗓子说,比亚迪的车又涨价了,邻居老王憋着气说,早知道去年换车了,现在连试驾都约不上,路口修车铺师傅吐槽,电动车这玩意儿,零件贵得离谱,修一次腰都快断了,整个小区都在议论这个新风口,身边人一个个踩坑,有人高价卖二手,有人排队订新车,没买的人说看热闹,买了的人说被收割,谁也没落下。
今年头八个月,大马路上新能源车一辆接一辆,出口直接干到153万,涨了八成多,原来那些年说“国产车不行”的段子,现在没人敢讲了,德国人先爆出来,说中国已经成了汽车出口老大,电池、智能、外观,哪一样都不输,连隔壁修电梯的都开始琢磨,要不要搞辆国产SUV回家开。
比亚迪这回真成了风头浪尖,去年出口还三十来万辆,今年直接飙到快五十万,增长五成多,后台数据都快爆表,海关那边数据一刷一片红,业内人都说,十年前谁敢想中国车能干掉日韩德,出口量直接碾压欧美,老一辈修车师傅都说,十几年前修合资车赚得多,现在全是比亚迪、长安的车。
新车一上市就是爆款,腾势N8L六座SUV一上架,预售火到找不到现车,朋友圈全是晒单,豪华、舒服、空间大,什么三电机、智能系统、家庭出行、带娃神器,宣传词说得天花乱坠,线下展厅排队试乘试驾,销售员都快说哑了,网友调侃“这不是买车,这是抽签”,二手车商也跟着涨价,原来低价甩卖的新能源,现在都抢着收。
但行业里头,员工私下吐槽,厂里加班连轴转,流水线赶货赶到头发都掉光,售后服务排队排到下个月,网上各种吐槽“新车小毛病多”,有人说新功能三天两头掉线,有人说后排空间没宣传的那么夸张,微信群里全是维权、投诉、集体吐槽,厂家公关喊着“我们会改进”,可车主说“买都买了,谁给退”。
有人记得,早几年国产车打价格战,拼的是情怀和低价,什么“国货崛起”“民族自豪”,私下里一辆车利润几千块,厂家靠补贴活着,用户买车靠摇号、补贴,门槛低,售后也不挑,现在呢,什么高端智能、豪华大空间,全都变成了“选配套餐”,一套下来多花几万,修一次车动辄上千,有人说“韭菜割得比房市还狠”,但大家还得买。
小区里头,有人吐槽新车还没开两年,电池保养费比油车还高,4S店说新技术贵、配件缺货,外面修理店进不了原厂件,连保险都涨价,网上爆料“高端配置全靠加钱”,有人说售后是“割韭菜套餐”,厂家客服一口一个“标准流程”,老百姓只能吃哑巴亏,谁让政策还在鼓励新能源,连国家都说“要绿色出行”,谁敢不买吗。
各路数据全在涨,电池材料咱家供应七成,动力电池六成都是咱做的,车企宣传“技术自主、全链条供应”,但实际买车的说“价格越来越离谱”,还有人说,厂家每年搞新款,老车主成试验品,新车刚出两个月,配置又升级,老车主气得直跺脚,谁都怕自己刚买完就过时。
政策那边也不是没管,《价格法修正草案》天天上新闻,说要查乱涨价、打击垄断、规范售后,实际呢?底下4S店还在玩套路,买车要加装潢、交服务费,明面一套,私下又一套,监管来查就停两天,走了照样玩花活,网上有帖子说,买新能源就是进套娃游戏,配置、保险、售后层层加码,谁都想多赚点。
热闹归热闹,坑也是真的坑,有人买车前货比三家,专挑大厂直营店,所有选配明细签字盖章,别被销售员嘴皮子绕晕,买保险一定问清楚,别只图便宜,维权群提前加进去,车友论坛多看看,遇到质量问题先搜有没有通病,别一个人干着急,保养别死守4S店,外边靠谱修理厂也能省不少钱,最后一句,买得起也要修得起,别光看热闹,真花钱的时候,别让厂商把你当韭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