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抢火车票时,那些带“Z”带“T”的绿皮车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长得像动车却挂着绿牌子的新家伙。别慌,这不是铁路部门在偷偷换车型,而是坐火车的方式,正在悄悄经历一场大变化。
今年上半年招标的第三代CR200J-C型列车,最近正忙着交付。到第三季度调图后,全国铁路线上就要大规模跑这种车了。目前全国已经有近400列各种型号的CR200J在跑,昆明、上海、哈尔滨、成都、南昌、南宁这些地方的铁路局,早就用上了。
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前慢悠悠的普速列车越来越少。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铁路也像用手机一样,总得更新换代不是?
现在跑的很多绿皮车,其实都是“老爷爷”级别的了。25G型客车最后一批是2014年买的,25T型也停留在2016年。就像家里的老冰箱,用了十年八年,修修补补的钱快赶上买新的了。铁路部门统计过,一辆服役超过15年的老车,每年的维护费比新车要高出三成还多。
更关键的是,普速列车的票价,三十多年没怎么变过。听起来是好事,但现在人工、燃油、维修啥都在涨价,好多线路其实一直在赔钱。就像开了家老字号面馆,十几年不涨价,成本却翻了番,换谁都扛不住啊。
再说这新车,确实有两把刷子。CR200J把发动机集中装在车头,不像老车每节车厢都要单独供电。跑起来更稳,能耗也低了不少。而且想挂几节车厢随时能调,春运人多就多挂两节,平时人少就少挂点,灵活得很。有人算过,同样跑一趟千公里的线路,新车比老车能省五分之一的油。
要说换车换得最明显的,得数南宁局。以前从上海到南宁的T25/6次、T77/8次列车,现在换成了D195/6、D197/8次。名字变了,速度也提上来了,最快能省5个半小时。也就是说,以前早上出发傍晚到,现在中午走,晚饭前就能到家。
他们还玩起了“车底接力”:把换下来的25K型车,拿去替换K21/2次的25G型车,再把换下来的25G型车升级成T21/2次。就像家里的旧家具,换个地方用,一点不浪费。
全国来看,换车也是有讲究的。先从那些“Z”字头直达车、“T”字头特快车开始换,这些车本来就跑得快,换成CR200J后更给力。至于那些跑两三天的超长线路,暂时还会保留老车,毕竟一下子全换了,有些小站的旅客可能会不方便。
别以为这就完了,铁路部门的算盘打得可精了。今年下半年还要再招4列CR200J,而且更快的CR220J也在测试中,跑了一年多了,最快能到200公里每小时。
最快的还是350公里的高铁,像京沪、京广这些大干线,讲究一个“飞”着走。
然后是160-200公里的CR220J,跑省内或者邻近省份,比高铁便宜,又比老车快。
最后是不超过160公里的CR200J,主要照顾那些小站多、线路老的地方,票价亲民,站站都停。
这就像买奶茶,有人爱喝贵点的特调,有人就喜欢基础款,铁路部门这是想让大家各取所需。
从钱的角度看,新车跑得多、坏得少,相当于铁路部门花一份钱,能办更多事。而且跑得越快,同样一条线路一天能多跑几趟,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对老百姓来说,最实在的是省时间。有人算过,全国火车平均提速1小时,一年就能给社会多创造几十亿的价值。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早到一小时,可能就能多签一个合同,多陪孩子吃顿饭。
了,变化总会有不适应的地方。老的修车师傅得重新学技术,有些老线路也得改造才能跑新车。就像家里换了智能电视,长辈们总得学几天才会用。
但不管怎么说,从绿皮车到CR200J,变的不只是速度,更是出行的选择。也许以后坐火车,既能享受动车的舒适,又不用花高铁的价钱。
你最近坐火车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新车型?是觉得更方便了,还是有点怀念以前的绿皮车?不妨来说说你的感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