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途旅行者又出新款了,搞了个五座/七座可选,这操作属于典型的“打不过就多生几个孩子一起上”。
讲真,现在的车圈,尤其是10到20万这个价位段的所谓“硬派SUV”市场,已经不是卷不卷的问题了,而是直接进入了玄幻修仙模式。每个车企都觉得自己是天命之子,拿到了主角剧本,实际上大家都在同一个新手村里用同样的招数互砍,砍到最后发现,诶,大Boss是隔壁村卖老头乐的。
捷途旅行者这车,去年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是把“性价比”这三个字刻在了脸上,属于那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打法。奇瑞就是这样,别的车企还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看,奇瑞的思路是,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都没得吃,然后我从废墟里掏出一个压缩饼干,就问你要不要吧?旅行者就是那块压缩饼干,量大管饱,味道另说。
这次加推新版本,尤其是那个七座版,简直是典中典。这个行为艺术的核心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代都市中产的一种精神分裂状态:他们一方面渴望逃离钢筋水泥,去寻找诗和远方;另一方面,他们的“远方”最远也就是周末带全家去郊区的农家乐,还得担心第三排的娃会不会晕车。
所以你看,这个七座的“硬派SUV”是个什么物种?它就是一个压缩毛巾。看着方方正正一块,好像很硬核,能吸纳山川湖海。真把它丢到泥地里,它立刻就现原形了,本质上还是个保姆车,是个移动的儿童乐园,是个让你在停车场里显得比旁边的CR-V更懂生活的“人设道具”。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种车就头大。因为我真的知道七座车的第三排意味着什么。那不是座位,那是对家庭关系的终极考验。谁坐第三排?孩子坐了嫌憋屈,老人坐了嫌颠簸,老婆坐了……你敢让你老婆坐第三排?你是不是想重塑一下家庭结构?所以大部分时间,那个第三排就是个大型储物格,专门用来放一些你以为你会用但永远不会用的露营装备,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买了等于去了”。
讲真,我最近在想要不要把家里的猫送去寄养几天,它最近掉毛掉得三体人看了都想帮忙扫一下。你看,我的思绪就是这么跳跃。
说回车。捷途旅行者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那个方盒子造型吗?是,但不全是。是那个看起来很虎的前脸吗?是,但也只是皮毛。它真正的杀手锏,是奇瑞那种不讲道理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那个让你“无法拒绝”的价格。
这就好比修仙小说里,大家都在苦修名门正派的心法,一步一个脚印。突然有个哥们,直接开始吸人功力练魔功。他可能根基不稳,招式糙了点,但他等级升得快啊,上来就是一套组合拳,把你打懵。捷途就是这个修魔的。它不管你什么品牌溢价,不管你什么技术玄学,它就一招:配置给你拉满,价格给你打穿。就问你怕不怕?
至于那个1.5T和2.0T的选择。这又是一个充满了“表演性”的选项。对99%的买这车的人来说,1.5T足够他们在城市里堵车,足够他们在高架上被加塞。但为什么很多人会硬着头皮上2.0T?因为这是一种信仰充值。这多出来的0.5T,承载的不是功率和扭矩,而是一个“万一”的梦想。万一我真的要去越野了呢?万一我真的需要脱困了呢?虽然这个“万一”发生的概率比我彩票中五百万还低,但人不能没有梦想,对吧?
这种心理,跟买苹果手机的人一定要买Pro Max顶配一个道理。他真的需要那个“电影效果”模式吗?他一年都拍不了一个视频。但他需要的是一种“我拥有了最强能力”的心理满足感。这是一种玄学,你不能用理性去解释。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这个那个不好,没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车内的设计也是,双大屏,保留实体按键,搞得跟个宇宙魔方一样的换挡杆。这些东西好不好用?好用。但它的核心不是好用,而是“让你觉得好用”。让你觉得,你看,我花十几万,买到了三十万的体验。这种“赚到了”的感觉,比车辆本身的机械素质更能刺激多巴胺分泌。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奇瑞比作修魔的,可能有点不厚道。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内味儿?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捷途旅行者这次上新,本质上不是产品力的迭代,而是一次对用户心理的再次精准打击。它在告诉你: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你不就是想要一个看起来能越野,实际上能带娃,价格还不能贵的“六边形战士”吗?来,我给你。五座不够?给你七座。1.5T觉得差点意思?2.0T管够。它把所有你能想到的需求,都变成了一个个SKU,然后用一个“你懂的”价格拍在你面前。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卷,就硬卷!
最终,你会发现,你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解决方案,一个关于“如何在有限的预算里,假装拥有无限生活可能性”的解决方案。这车好不好?好。但这种好,是一种看透了生活本质之后,选择躺平的好。它不跟你谈什么驾驶乐趣,不跟你聊什么品牌文化,它就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告诉你:别装了,摊牌了,我知道你只是想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顺便还能发个朋友圈。
能过,就是能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就够了。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